元宇宙一定是下一个蓝海:引领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22-12-16  点击量:

2021年以来,“元宇宙”频频登上热搜榜;伴随数字经济“黄金发展期”的到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产业将会加快发展步伐,并在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逐渐从概念走向应用,科技巨头、上市企业、地方政府等都将争相布局元宇宙。与此同时,元宇宙的“三产”重塑效应日益凸显,且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全新的机遇,主要包括重塑产业生态链、开辟新实体空间等。因此,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元宇宙一定是下一个蓝海,其必将引领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

一、元宇宙的“三产”重塑效应

1.农业的重塑效应

元宇宙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推进传统农业的整体变革;同时,伴随元宇宙底层技术的日益成熟,将会对传统农业形成重要的重塑效应。农业有着十分庞大的规模,其重塑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利用VR技术开发实景地图,地图上包括土地、商场、草地和楼宇等,并且还可以在实景平台的基础上搭建更高层次的农业电商平台。整体而言,当前元宇宙对农业的重塑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元宇宙农业生产,二是元宇宙农村电商,三是元宇宙农业体验。例如,广东省已率先实现了元宇宙在农业中的应用,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南方农村报推出了国内首个农业虚拟人物“小柑妹”,且正在积极探索建设高质量的农业元宇宙。

2.制造业的重塑效应

元宇宙对于制造业的重塑效应主要体现为,数字化后的生产资源将成为共享资源,从而在元宇宙中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元宇宙制造业中,大多数企业将会实现轻资产化,根据需求利用共享资源进行设计、研发和生产,同时采取区块链合约的形式在上下游生产中搭建起无缝衔接的“桥梁”。伴随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有些核心劳动必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在元宇宙中,人工智能的训练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同时训练成本也会大幅减少,进而使得人工智能变成智能制造的主体。比如,宝马公司通过英伟达的Omniverse平台构建起了虚拟工厂,聚集各工厂的数据与应用,实现异地实时协作,使得生产规划的精度和速度大幅提高。

3.服务业的重塑效应

元宇宙对于服务业的重塑,不仅包含对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而且还包含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催生出全新的服务生态——新型智能化服务。未来,新型智能化服务将会在各细分领域中不断发展,并表现出全新的特征:第一,分享化。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高效分享服务,整合各类闲置资源,进行重新匹配应用,形成全新的价值。第二,协同化。新型智能化服务业逐渐渗透到制造业和农业领域,变得更加细化、更加专业,实现了与各产业的协同发展。第三,个性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是新型智能化服务的主要发展趋势,且定制成本将会大幅下降。

二、元宇宙:产业集群发展新机遇

1.技术引发新革命,重塑产业生态链

伴随智能计算与边缘计算中心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 VR/AR等终端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会引起全新的互联网变革。元宇宙本质上是“巨大、复杂、开放”的系统,不仅包含整个网络空间,而且还包含大量的现实条件与硬件设备。从产业生态和产业链方面看,目前元宇宙的相关产业主要聚集在前端设备、底层技术以及场景内容等领域。未来,必将会推动教育、社区、区块链、VR/AR、人工智能、商品交易、游戏内容等产业的协同联动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生态链的重塑。

2.数字化进程加快,开辟新实体空间

随着元宇宙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将逐渐迈向“万物互信”,直到“万物交易”“万物协作”。在此过程中,交易不但会发生在人和人之间,而且人和机器、机器和机器间同样会发生更加频繁的交易。到那时,产业必须要全方位改造升级,实现所有环节的数字化。未来十年,将会是元宇宙发展的黄金时期,转型窗口期正在来临。2021年以来,资本争相入局元宇宙,国外有英伟达、微软、Facebook等,国内有腾讯、华为、阿里、字节跳动等,这将必定会加快国内元宇宙的发展步伐,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从而为实体企业发展开辟出更广阔的空间。

3.市场布局者众,“巨头”优势突出

随着元宇宙的不断发展,其接入方式日趋多样化,有望实现沉浸式接入设备的全面普及,且接入速度及可靠性同样会大大提高;那些深耕VR/AR技术多年的企业,必然会加快进军元宇宙的步伐。互联网巨头作为元宇宙生态的关键贡献者,在底层技术、场景、数据和流量等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例如,在元宇宙后端基建领域,腾讯不仅拥有面向C端的云游戏全系生态,而且还具有面向B端的IDC数据中心全场景能力。然而,基于“大互联网路线”形成的元宇宙可能是过度中心化的,难以有效破除数据治理困境;从长远角度来看,在“区块链路线”基础上进行元宇宙的建设和拓展,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元宇宙引领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推动创新产业集群集聚

首先,从财税角度看,需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政策,合理利用订购、首购等非招标模式;与此同时,全面实施小微企业财税优惠、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等相关政策,保证现有政策有序“落地”。其次,从金融角度看,不但需科学筛选、推荐集群企业对接科创板、创业板和新三板,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此外,还应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设立集群创业与产业投资基金,不断加大银行对集群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最后,从平台角度看,一方面,成立产业联盟,不断加强联盟成员在配套供给、市场拓展以及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效率,大幅减少成本;另一方面,搭建集群“双创”平台,进一步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中介机构等平台的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孵化和专业孵化,加快建设企业“加速器”。

2.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

一方面,充分利用政府的引导作用,优化政策制度。政府机构需发挥好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从宏观层面出发制定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规划,构建科学的利益共享体系和激励约束体系,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指明发展方向,健全服务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合作环境。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协作的融合度,积极融入协同创新过程。企业可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共建独立运行的研发机构,搭建高水平的产学研协同平台,这样既有利于增强企业研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又有利于加强科技成果的产出质量。

3.全面推进企业“智改数转”

第一,强化政策扶持。政府应出台企业“智改数转”专项行动方案,有效整合金融、科技和工信等政府部门的资金,成立“智改数转”专项资金。同时,还需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相关的金融产品,为企业“智改数转”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比如,江苏作为制造大省,于 2021年12月30日发布的《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提出“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有效投入补助等方式,支持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第二,提供精准服务。成立全面企业“智改数转”工作小组,构建定期推进、上下联动制度,提供银企对接等相关服务;建设“智改数转”服务商生态资源池,为企业“智改数转”提供免费诊断等个性化服务。第三,系统梯度培育。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全面落实“千亿投资”“千企上云”“百企示范”等重大项目,形成以头部企业为主体、以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大中小企业同步发展的新产业格局,推动企业设备与业务流程成功“上云”。

4.聚集引进高端产业人才

首先,明确高端产业人才引进中长期规划。随着新发展理念的全面实施,则必须要明确关于高端产业人才引进的中长期规划,其根本目标是明确高端产业人才引进的具体目标、整体思路、基本原则、重点方向和组织保障等内容,为高端产业人才引进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其次,积极部署高端产业人才引进培育工程。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对高端产业人才聚集有着迫切的需求,当前“高端产业人才大战”正发生在大中型企业和大中城市间。所以,应建立高端产业人才引进与培育“双轮驱动”机制,在模式变革及体系完善过程中取得“高端产业人才大战”的胜利。最后,完善高端产业人才聚集激励制度。推动政府职能全方位转变,建立健全高端产业人才考核、评价、管理体系,完善高端产业人才激励制度,为高端产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不断加强高端产业人才的创造力。(作者:唐坚 研究员,杨雪 教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