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以“夜文化融合发展”为基础的上海“文化夜经济”建设发展思路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8-19  点击量:

唐坚/文
      摘要:人们在夜间相对白天有更多文化生活需求。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人们已经习惯了白天工作,夜间休息的生活方式。白天大部分人不仅没有多余的时间休闲体验文化生活,也不具备体验文化生活所必须的心境与闲适。晚上下班后,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以后,可以通过看电视、看电影,在社交场所闲聊、游戏等来放松身心,这些均是极其愉悦的享受。在某种程度上,夜间才是文化活动的“黄金时段”。近几年,“夜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上海、北京、天津、成都等地都制定了相关文件来促进“夜经济”稳步高速发展。现阶段,“夜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文化支持,本文针对在“夜文化融合发展”基础上上海应如何建设发展“文化夜经济”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文化生活;夜文化融合发展;“夜经济”建设发展

1  引言

      当前,全国各地的夜间生活形态依然相对单一,主要由听戏、看电影等商业性消费组成,缺少文化含量较高的夜间生活休闲文化体验。大部分公立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都采用一般的作息机制,下午的五、六点钟就会停止营业。文化场馆在扩展民众文化生活、加强民众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缺席广大群众的夜间文化生活,是民众文化生活中的一大缺陷。如果在夜间能开发更多文化场馆,在夜间提供文化服务,使他们在夜间同样可以去图书馆看书、借书,去美术馆、博物馆看展览。夜间也可以组织群众性的沙龙、讲座、教育等活动,使民众感受文化、了解知识、掌握技能,对于城市夜间文化生活的繁荣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夜经济概述

      “夜经济”,通常出现于城市中心或次中心地区、从晚6点开始到次日6点的时间段内,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一系列经济行为。涵盖了购物、餐饮、教育、保健、休闲、娱乐、体育、旅游、影视等经济活动。目前,“夜经济”已经发展成城市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服务产业的飞速发展,夜间时间不再局限于休息,夜间活动日益多元化和丰富化,以实现人们多样化的精神与物质诉求。多样化的夜间活动也逐渐形成向规模经济效益。

3  上海“夜经济”现状

      3.1 “夜间区长”与“夜生活首席执行官”
      2019年4月底,上海市制定并颁布了《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夜经济”建设提出了建成“上海味、国际范、时尚潮”夜生活集聚区的战略目标,促进上海“夜经济”时间区间内稳定、有序发展。《意见》的首项内容就是立足于全球经验,创建“夜经济”发展协调体制。明确由各区的分管区长承担“夜间区长”的重任,统一筹划、协调发展“夜经济”。激励各区公开选聘具备“夜经济”相关领域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来兼任“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协助“夜间区长”高效开展与完成各个方面的工作。到目前为止,上海已任命了10余位“夜生活首席执行官”,他们大都是来自各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包括上海豫园股份、百联股份、上海外滩投资开发(集团)及上海新世界等企业的有关负责人。他们也将协助“夜间区长”拓展夜间文化活动种类与范围、进行创新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共享。

      3.2 数据看上海“夜经济”领跑全国

      分析2019年7月24日发布的《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统计和处理分析相关数据可知,“夜经济”已成为加强城市活力的巨大引擎。在众多城市中,上海市的夜间消费在全国名列前茅,夜间到店消费及夜间文化消费都领先全国其他大城市。

      2019年8月2日,上海交通部门公布了《上海轨道交通夜间客流特征分析专报》,从侧面表明了上海夜消费群体的“行动力”和夜间消费活跃程度。比较2013~2019年期间上海地铁夜间客流量数据,七年里工作日夜间段的客流量增加了32.3万人次,累计增长幅度高达69.4%;休息日夜间段客流量占比从2013年的17%增长至21%,实际客流量增加在44%以上。本文选取上海静安寺、陆家嘴、五角场三个站点的客流量数据,深入分析夜间客流量数据的变化来剖析上述地区“夜经济”的发展。

      (1)静安寺

      静安寺商圈是剖析上海“夜经济”现状的一大窗口。尽管是在休息日,较少受到通勤客流影响,此商圈的夜间客流量仍保持急剧增长的趋势。

      工作日:6年内静安寺站点的夜高峰增长幅度为72.5%,当前,夜高峰时进站客流量日均2.7万人次,已经接近于晚高峰时的进站客流量。

      休息日:6年内客流量增长幅度高达92.3%,在2019年的1~5月,夜间段的客流量占比达29.5%。近期,随着博物馆的夜间开放试点推行,为静安寺商圈带来了全新的客流。在2019年暑期,“上海蔡元培故居陈列馆”积极摸索开放模式、开展夜间“弄堂小游戏”,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为市民提供夜间文化活动。

      (2)陆家嘴

       深夜的陆家嘴,灯火通明的楼宇中洋溢着上海市民的激情。预计陆家嘴在2019年将会突破100幢“亿元楼”,成为世界楼宇经济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工作日:6年内陆家嘴站点的夜高峰增长幅度为44.9%,小幅度领先于其它高峰时段。

      休息日:6年内客流量增长幅度高达44.9%。在2019年的1~5月,夜间段的客流量占比高达35.1%。

      那些时常工作至深夜的白领人员为陆家嘴注入了强劲的“夜经济”能量。在2017年,正大广场就已入选上海市第一批“夜上海特色消费示范区”,餐饮停业时间往后延长,“守护”着工作至深夜的白领。在陆家嘴,游客也是夜间消费的主要支撑。夜晚的上海海洋水族馆、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常常人头攒动。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夜间文化消费已经发展成全新的经济增长点,不管是夜间演出还是夜场电影,文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上海长期以来始终都是全国各地游客向往的地区。

      (3)五角场 

      工作日:6年内五角场站点的夜高峰增长幅度为133.5%,夜高峰时段的客流量已经超出了早高峰时段的出站客流量。

      休息日:6年内客流量增长1倍,在2019年的1~5月,夜间段的客流量占比达30.7%。

      五角场的“太平洋森活天地”,是上海市规模最为庞大的地下商业城,在这里,有上海第一家营业至凌晨2点的“深夜书房”——大隐书局。为那些喜欢读书但工作繁忙的人们提供了在夜间遨游于书海中的舒适安静环境。地下商业街的一头是大学路,另一头是五角场地铁站。相对于其他夜间经济的集聚区,舒适度与开放性是大学路给人们的最大体会。最初设计的时,相关机构就在管理上大胆创新,允许该区域内的商家在限定的时段内,将桌椅摆到公共街区上为夜间消费群体提供便利的消费。

4  上海“文化夜经济”现状

      4.1 “24小时影院”
      2019年7月15日,“上海首批‘24小时影院’启动仪式”在大光明影院举行,。作为上海第一批在零点以后继续营业的“24小时影院”,国泰电影院和大光明电影院。均是上海“四星级”以上的影院,服务水平都比较高。在启动仪式现场,两家影院承诺,将完全根据星级影院的服务指标,保证做到“24小时服务不走样”。从影片排映角度来看,两家影院都会给观众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围绕“四个主题”来进行:第一,以“红色电影”为主题,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上海红色文化;第二,以“国际电影”为主题,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基础上,建设中外电影沟通、互动平台,举行国际电影展演月活动,有效实现影迷对多样电影文化的诉求;第三,以“经典戏曲电影”为主题,比如:越剧电影、京剧电影等,积极传承经典戏曲文化;第四,以“进口商业大片零点首映”为主题,有效实现年轻影迷群体对“IP”题材快文化的要求。
      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每晚10点以后播放的夜场电影数在800场以上,仅排深圳之后。现阶段,上海各个电影院的“夜间电影”大多集中在晚10点至零点时段,末场电影大多数在晚11点左右,只有部分商业大片的首映会安排在零点。此次推出的“24小时影院”将会继续延长电影的播放时间,零点后也会安排电影场次,进一步拓宽城市“夜文化”活动的类型。

      4.2 博物馆“夜游” 

     博物馆在“夜经济”中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在夜间开放博物馆可以有效加深广大群众文化消费的广度及深度,释放夜间消费的活力。对集购物、交通及餐饮于一体的若干消费行为有良好的集聚、带动效用。在推动“夜经济”发展、打造“夜上海”特色消费样板区的前提下,上海文旅局将会于2019年7月到9月在宝山、黄浦两地开展夜间开放博物馆的试点工作,在每周五的晚上延长博物馆的开放时间,组织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为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及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特殊的夜间游览体验。近几年内,上海博物馆的“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等热点展览都举办过数次夜场活动。

      2019年7月12日,上海博物馆作为首批夜间开放的场馆试点,在2019年夏天组织举办了第一个特展夜场活动,向社会大众开放“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熠熠千年:中国货币史中的白银”、“浮槎于海: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藏太平洋艺术珍品展”。同一天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也组织了夜场活动。不仅开放了固定陈列展厅,还增设了雕版印刷体验项目与主题讲座,大大丰富了“博物馆之夜”。

5  基于“夜文化融合发展”促进上海“文化夜经济”建设发展的思路

      5.1 积极发展夜间旅游
      近几年,夜间旅游逐渐成为社会热点,也成为了部分城市亮丽的名片。所谓“夜间旅游”,就是在夜晚进行的观光游览。伴随旅游消费的多样化发展以及旅游供应的挖潜、提质,凭借全国各个地区接连出台的推动“夜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夜间旅游日益火热,已经发展成很多城市全新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推动着文化旅游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促进了文旅消费。
      目前,夜间旅游开始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分和发展特色,日益多样的“夜间旅游”项目为城市“文化夜经济”提供了不竭动力。随着游客“夜游”融入程度的不断提高、消费意愿逐渐提升,健全和发展“夜游”产业甚至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趋势。当前,已经有很多城市制定了促进“夜经济”发展的政策,包括灯光亮化工程、餐饮、购物、电影等,预测“夜游”市场将会被投入更加多的资源。积极发展“夜游”,有助于推动城市创新发展,促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旅游业三者的有机结合。从游客、当地民众的角度来看,“夜游”本质是一种生活模式,应该以大众广泛参与为引导,着力打造主体、客体共同分享的美好生活空间。
      上海在积极发展夜间旅游时,应当重视顶层设计,合理筹划。上海市政府、文旅局、旅游景区要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布局,将夜间旅游发展情况逐渐推进。在全面考虑上海已有资源的基础上,明确“夜游”项目关键功能,开发推出与上海城市的气质与定位相符、能够突出上海城市调性的“夜游”产品,以求形成独具上海特色的“夜游”项目。

      5.2 博物馆夜间开放的常态化

      在“文化融合发展”、“文化夜经济”的背景下,上海应采取一系列发展新策略,转变模式发挥出自身在博物馆方面的优势,呈现上海的文化品质,充分彰显博物馆的文化作用,“夜间开放”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愈加精细和高品质,公共文化资源的夜间开放成为大势所趋和发展必然。推动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夜间开放的“常态化”发展,完善城市“夜间文化”的缺陷。目前,我国只有极少数博物馆做到夜间开放“常态化”。随着广大群众文化修养与鉴赏能力的加强,民众对各文博机构夜间开放的呼声日益高涨,更多人追求以高雅艺术来滋润人心、陶冶情操。上海应加速推进各大博物馆开设夜场的“常态化”,有效实现市民群众日益多元的文化诉求。

      建立起国内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实现更多群众的精神文化诉求,需要有创新思维与举措。博物馆应考虑采取何种形式,才能使场内的各类展品“活”起来,将观众“请进来”、让历史“走出去”;要打破“早九晚五”的时间限制,应当如同电影院、图书馆、剧场一样,逐渐实现夜间开放的“常态化”,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文化消费去处。博物馆开设夜场活动,不但要加大艺术普及的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还要考虑民众日益多元、细化的文化诉求,可以采取加强“夜间开放”讲解、服务水平的措施,确保夜场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前来观看。期待尽快实现从试点向整体推行的转变,有效实现市民群众不断提高的需求,促进博物馆夜间开放的“制度化”、“常态化”。

      5.3 充分发挥出版业的作用

      位于上海浦东周浦镇的傅雷图书馆是上海图书馆中首个全年营业到夜间零点的“深夜书房”。开业10天以来,夜均接待300名左右的读者;此外,经营到夜里两点的“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灯火通明,书店的灯光照亮着整个城市的上空。书店积极融入到“夜经济”建设中能推动当地夜间文化生活质量的整体加强。目前,上海经营到零点及24小时营业的书店并不多。即使有经营到夜间的书店,也大都处于购物中心,距离学校、社区的普通读者的所在地较远。对大部分读者而言,在夜晚有专门的场所买书、读书都比较困难的。在夜间文化活动中,听音乐会、看博物馆展览、看美术展览、看歌舞演出、看话剧等都可供市民选择;而参加读书会、作品发布会与分享会、听讲座等同样是众多读者所追求的文化消费。提高读者整体的阅读体验,拓宽读者的文化空间、阅读空间,才会吸引大批读者光顾“夜间书店”。如上海思南书局,凭借其时常在晚间举行新书分享与经典诵读等活动,吸引了大量读者前来参与。

      除了书店在“文化夜经济”扮演着无可取代的“文化使者”外,出版社同样需要紧跟“夜经济”的发展步伐,充分发挥“文化点灯人”的作用,充分运用自身所把握的销售途径及社会名家资源,与图书馆、书店、社会团体及社区等相关单位进行合作。进行新书分享、开展文化展览、组织文化讲座、实行图书优惠销售及举行新书发布等若干活动;敢于突破出版单位“闭门办社”的常规,经过融入“文化夜经济”,推动出版物深入社会、走近读者。出版社还可以通过运用晚上的时间,组织内部的“读者节”,将读者“请进来”,与读者共同体会图书特有的魅力,转变出版单位严肃固板的传统形象,与读者进行更加有效亲近的沟通与互动。

6  结论

      2019年4月,上海商务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建设“上海味”、“国际范”、“时尚潮”的夜生活集聚区为根本目标,促进上海“夜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夜经济”并非是单纯的“吃喝经济”,各级政府及相关人员都需充分认识到文化要素在“夜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文化活动是“夜经济”必不可少的内容。从“夜经济”向“文化夜经济”的转变,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天然传承”,更是城市满足市民群众夜晚逛街购物、夜游观光以及娱乐休闲等全新的消费习惯。从“夜经济”、“文化夜经济”的建设发展至产生“夜上海”、“夜品牌”,未来上海将会专注于更加高品质、独特的夜生活体会,为上海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王刚,高小辉,沈葳,等.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夜经济中灯光的价值[J].照明工程学报,2018,29(6):96-102.      

      [2]刘炜.宝鸡市夜间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8,No.464(11):25-26.   

      [3]刘伦.英国:创新规划支持“夜间经济”[J].国际城市规划,2018(1):146-146. 

       [4]靳泓,应文.重庆夜间经济分析研究[J].灯与照明,2017(2):18-22.     

    [5]靳泓,应文.城市夜间经济研究综述[J].灯与照明,2018,v.42;No.172(1):30-34.    

       [6]吴越.“夜经济”让伦敦“越夜越美丽”[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7(3):76-78.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