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的效应分析:一个综合的视角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8-16 点击量:
〔内容提要〕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的经营方式与组织形式, 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近年来, 我国的连锁 经营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许多连锁企业只具备了连锁经营之“形”, 而无连锁经营之“神” 。本文将采取一个综合的视 角, 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对连锁经营的规模效应、流程再造效应、资源共享效应、市场辐射效应和共生效应进行深入分 析, 以期连锁经营实践者能够深刻认识连锁经营的本质, 在实践中提升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实力。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的经营方式与组织形式, 为当今 世界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在我国, 连锁经营自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悄然起步, 90年代初逐渐兴起, 并在近年得到了蓬 勃发展。1986 年, 天津立达集团公司创办了天津利达国际 商场, 并在国内率先组建连锁店, 拉开了我国连锁经营的序 幕。到1995 年末, 连锁经营公司超过 300 家, 门店超过 6000 个, 年销售额在 80 亿元以上。截至 2001 年上半年, 我国实 行连锁经营的企业已有 1138 家, 门店达 25119 个。同时, 连 锁店的业态也日趋多样化, 目前主要有超市、便利店、精品专 卖店、类型专卖店、超级购物中心等。可以说, 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我国流通领域主要的经营形 式, 连锁经营所掀起的这场流通革命也正向纵深发展。尽管 连锁经营在迅速地发展, 但我国连锁企业规模小, 规范化水 平低的现实却不容回避。据调查, 在现有连锁经营企业中, 一半以上的店铺数量在 10 个以下。另外, 大多数连锁企业 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 连锁 企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还很低。2000 年我国全 部连锁经营企业的销售额不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6%。而沃尔玛公司一家的销售额就占美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的 7%。实际上, 许多连锁企业只具备了连锁经营之“形”, 而无连锁经营之“神” 。因此, 在我国连锁经营向纵深发展的 时刻, 我们有必要对连锁经营本身所特有的效应进行深入探 讨, 以期连锁经营实践者能更好地抓住连锁经营的本质, 在 实践中提升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实力。连锁经营将现代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到了商品流通 领域, 采用先进的集团化管理方法, 实现了流通行为的标准 化、专业化、集中化和单纯化, 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经营的目的, 从而具有其他经营方式所没有的连锁效益。下 面我们将从一个综合的视角, 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对 连锁经营所产生的各种效应进行分析:
1、规模经济效应。
2、流程再造效应。
连锁经营的资源共享效应主要体现在: 管理资源的共 享、信息资源的共享、无形资产的共享、有形资产的共享四个 方面。
(1) 管理资源的共享。首先需要说明的是, 在这里我们 将管理作为一种资源提出, 是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管理 使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 从而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 实的生产力, 从这一意义上说管理是高于一般劳动力、劳动 工具、劳动对象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生产要素, 同时, 在知识经 济的今天, 这一要素的知识资源特性更加凸显, 原有因自然 资源禀赋而取得的竞争优势逐步让位于因管理资源而取得 的竞争优势。管理资源作用的发挥, 关键在于其获得与共 享, 并通过共享来达到功能放大的效果。连锁经营建立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之上, 更加突出了管理的作用, 并从一定意义上形成了一种职业化的管理, 即由 总部集中行使管理权力, 集人事、财务、物流、营销、信息等管 理于一身, 这种集中更有利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更有利 于企业的协调运作, 也就意味着企业获得了更优的管理资 源。管理资源的获得并不等同于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连锁 经营不仅为管理资源获得提供了条件, 而且更为管理资源的 共享提供了先天优势。各连锁分店可以充分享有各项管理 资源, 需要员工培训时, 总部将会提供专门的培训师; 需要建 立财务系统时, 总部将有专门的人员建立; 采购、进货, 也只 需搭乘总部的物流; 总部统一的广告投入将会使每一个连锁 分店获益, 并在一定支出水平上获得大于分散支出时所取得 的收益, 管理资源此时就如同一固定资源作用于无限的连锁 分店, 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 其作用加速放大。在实践中, 连 锁经营发展越来越多的表现为管理的输出, 使管理资源的共 享特性更加突出。
( 2) 信息资源的共享。连锁经营本身便是一个快捷、低 成本的信息收集系统。分店与总部的直接联系以及 EOS( 电 子订货系统) 、POS( 销售时点系统) 等现代技术的应用, 使信 息的传输简单、正确、迅捷, 这为连锁经营总部的决策提供了 充足的信息。连锁经营在信息共享方面的优势使美国著名 的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的预言得以实现,“在发达的市场经 济中, 经济权力正迅速从制造商向销售商和零售商转移, 这 种权力是信息带来的” 。
( 3) 无形资产的共享。对于无形资产的理解是多种多样 的, 而且各具特点, 现在通常把无形资产分为四类: 即知识产 权类、契约权利类、关系类和综合类( 张明龙, 1996) 。关于连 锁经营过程中无形资产的共享主要体现在:商标( 知识产权) , 特许经营权( 契约权利), 营销网络(关系类), 商誉、企业 形象、企业文化(综合类) 等方面。连锁企业正是基于无形资 产的共享, 获得有别于其它企业的竞争优势, 这种优势具有 独特性, 并成为构成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另一方面, 无形资产本身功能的发挥, 也借助于连锁经营的网络放大作 用, 使无形资产本身价值超乎想象的增大。基于无形资产的 共享, 在连锁经营和无形资产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关 系。
( 4) 有形资产的共享。连锁经营过程中有形资产的共享 主要体现在配送环节上, 表现为仓库的共享、配送车辆的共 享等方面。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仓库的使用效率与配送车辆 的使用效率, 使企业的各项费用大大降低。
市场辐射效应首先表现为品牌的扩张, 通过品牌的扩张 实现辐射和网络的功能, 从而以更快的速度在市场上“叫 响”, 使其知名度在市场上迅速提升。连锁经营本身蕴含了 品牌扩张的思想, 在连锁经营的不同型态上, 就可窥一斑。越来越多连锁店的发展由资本扩张转向品牌扩张。这样的 发展思路体现了“双赢”的思想, 使品牌与资本达到完美、快 速、有效的结合, 在这一结合过程中品牌与资本的互动使市场辐射效应更加明显, 特许连锁经营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最为 突出。另外, 市场辐射效应还表现为众多分店的辐射效果, 连 锁经营通过众多中小分店的数量扩张有助于克服空间障碍 对流通的制约, 使人们的消费行为更加便利地实现, 结果自 然是市场的扩大。
5、企业共生效应。
“共生”一词来源于生物学领域, 在这里我们主要从两个 层面来分析连锁经营的共生效应。一是连锁企业与生产企 业之间的关系层面; 二是连锁企业内部各分店之间的关系层 面。我们首先来分析连锁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的新型关系, 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收益。在工业化造就的大量生产体制下, 生产企业进行的是一种预测性生产, 而非订购性生产。预测 性生产是指生产者以不确定的用户为生产对象, 根据自身对 市场行情的主观判断( 市场预测) 进行生产。订购性生产是 生产者根据用户订单规定的特定要求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 的个别生产方式。虽然这是一种不带市场风险性的确定性 生产方式, 但无法实现规模经济, 于是预测性生产成为市场 经济条件下的普遍生产方式。不过这种生产方式潜伏着巨 大的不确定性, 使它不得不在产品的生产和顾客的寻找方面 依赖流通系统, 并且随着消费个性化的突出, 这种依赖性越 来越强。连锁经营有效降低了预测性生产方式的巨大不确定性, 通过信息的收集维系了这种生产方式的希望和前途。连锁 系统一般拥有众多的分店, 覆盖区域为全国甚至世界市场, 这些分店直接面向顾客, 能够更多了解顾客的需求, 每天都 有大量的、丰富的市场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连锁系统的总 部, 总部将顾客的需求信息反馈给生产厂家, 或者直接向其 提出订货, 这使预测性生产得以运行, 并且很大程度上降低 了预测性生产的不确定性。随着竞争的加剧, 原来建立在交易关系上的合作②, 由 于彼此间都有各自利益的考虑, 并非基于同一价值链条, 故 而导致这种合作费用的增加。这时, 自然要求生产企业和连 锁企业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超越建立在交易关系 之上的合作, 实质上也就是形成一种共生关系, 生产企业和 流通企业共同为同一价值链条而努力, 在同一价值链条利益 最大化的基础上, 获得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上面已经叙述了, 连锁经营使大量信息获得成为可能, 同时基于现代化的手段( POS、EOS) 使信息实时传递得以实 现, 而生产企业预测性生产的不确定性主要应归因于信息的 稀缺或者说信息获得的“时滞” 。另外, 作为流通企业也希望 获得价格更低, 更能全面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因此, 建立 在共同信息平台之上, 为实现最终价值最大, 同时满足各自 利益的共生关系就得以建立, 反映到组织形态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虚拟企业。在这样一个前提下, 生产企业将会更及时地 生产出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 同时, 产品搭乘连锁经营的销 售网络更快地面向顾客, 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产品研 发、工艺、生产、营销的集成与一体化, 同时, 改变了传统业务 的串行工作方法, 实现了众业务的并行处理。这不仅提高了 工作的效率, 同时也提高了产品开发的成功率, 更重要的是 它以更快、更有效的方式创造出了更大的价值。今天的竞争是速度竞争, 传统建立在规模经济或范围经 济基础上的经营战略越来越受到置疑, 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 基于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挖掘而取得竞争优势, 而更应建 立在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上,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建立在 网络经济或者说是联结经济基础上的经营战略。连锁经营 实践中这种共生关系的形成, 及其产生的巨大的共生效应, 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另外, 需要强调的是, 共生不仅是连锁企业与生产企业 之间的关系, 连锁企业内部多店铺之间也是一种共生。由于 经营风险的不断加大, 集群发展的思路越来越得到认同, 群 体的生存能力大于个体的生存能力, 因此, 从这层意义上理 解, 共生效应表现为连锁企业生存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Hammer, Michael and Champy, James,“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for Business Revoiution,” 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 1993。
2、Peppard, Jop and Rowland, Philip; “The Essence of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Prentice Hall Europe, 1995。
3、林文益: 《论经营体经营的组织形式和连锁经营形式》, 《广西 商业经济》, 1996 年第 1 期。
4、周文贤、郭柏晴著: 《连锁体系规划与管理》, 华泰书局, 1996 年版。
5、姜华: 《论我国第三产业最具活力经营模式: 连锁经营》,《商业 企业管理》, 2000 年第 9 期。
6、李品媛: 《我国连锁经营发展过程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 2001 年第 4 期。
7、曾晓玲、肖序: 《论连锁经营的“契约财务”思想》,《财经科学》, 2001 年第 3 期。
8、张明龙: 《企业无形资产分类考查》, 《长白学刊》, 1996 年第 3 期。 注 释:
①此处关于交易费用的叙述, 是在科斯、威廉姆森、阿罗等人定 义的基础上, 做了具体化的推演。
②这种合作, 首先是基于各自的利益, 合作只是一种买卖关系, 自然在买卖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费用。责任编辑: 罗哲; 校对: 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