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 出版 > 基层教育制度建设出版
基层教育制度建设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8-21 点击量:
《基层教育制度建设》
绪 论
教育制度,顾名思义,就是指国家构建的多种教育机构的完整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遗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教育制度还受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建设教育制度的宗旨是要构建一个教育目的社会公认化的组织系统。一般情况下,教育制度是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社会公认的,且依据法令组织而成的法制性教育制度;另一方面是出于社会生活需要而日渐产生并固定下来的教育制度。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改革教育”开始的。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此后,随着我过历时动荡,政权更迭,教育制度也几经变更,直到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新学制。新学制又经历了多次演进,这些演进使我国学制经受了检验,并逐步向着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直到现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个完善系统中最为重要、最为根本的制度就是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制度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具有强制性、统一性的教育制度,也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就是适龄儿童、少年开始接受义务教育期间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我国基层教育的内涵,决定了我国基层教育与农村义务教育有重合但也有不尽相同,基层教育的适用范围,从空间地域上没有义务教育广,但从受教育者的年龄段上却比义务教育更为广泛。
我国的基层教育制度是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而逐步设计并践行的规则与秩序,我国的基层教育制度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同时也受制于相应的客观基础,且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基层教育法制化建设是确保实施我国基层教育制度的根本基石。近年来,随着法制观念的深入,法制化建设已经成了教育的大趋势,所以本书重点讲述了基层教育法制化的进程、建设、问题和对策等内容,并就基层教育制度所参照的相关法律,以及我国基层教育的法制现状与发展做了详细的解读与阐述。同时,也阐明基层教育日常工作中的制度底线,并罗列基层教育中违法乱纪的后果,这样让基层教育法制化深入人心,让其更好地在基层得以实行。
我国基层教育经费投入的构成比较复杂,各投入主体同样错综复杂。在经费的构成上,各级政府有着复杂的拨款体系,各种经费涉及到的层面非常多。不同的经费也覆盖着不同阶段的教育,其中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本书从保障基层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关法律政策入手,进而剖析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法制化的对策。之后,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两方面讲了国家政策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制度保障。
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所涉及到的地域也十分庞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基层教育制度建设,就离不开政策的调节。因此,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熟知基层教育的相关政策。本书所提及到的基层教育政策与讲话,都是基层教育中,重要、具体且贴近实际工作的内容,需要大家详细了解。
我国基层教育有很多顽固的问题,本书针对我国基层教育的制度、形式上所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就改善和加强基层教育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这些对策和建议围绕基层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师待遇、教育管理、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为问题提供解决之道。并通过各个方面的对比,指出我国基层教育可以迎头赶上的方面。
我们要结合我国基层教育的目标,展望我国基层教育制度建设的未来趋势。
众所周知,基层教育是强国之本,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因此,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基层教育制度,中国特色并不意味着要特立独行,而是要找到机制上不足,并找寻新模式。我国已经实现了互联网的普及,5G网络也将实现了弯道超车。我们可以利用现有优势,将教育与互联网结合,再将“互联网+基层教育”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就成我国触手可及的未来大势所趋。“互联网+基层教育”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教育配置资源不均与基层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PPT阅读
- 上一篇:基层医疗卫生制度
- 下一篇:基层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