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浪潮与中国的开放之路——基于世界贸易平衡视角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8-16  点击量:

唐坚/文

      摘要:近几年来,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逆全球化”现象愈演愈烈,使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压力。分析1960年-2017年世界经济和贸易数据发现,近60年全球化进程中共出现了两次“逆全球化” 浪潮,“逆全球化”只是短暂非主流现象,全球化发展才是主流长期趋势,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第二次“逆全球化”浪潮中。建立世界贸易平衡度指标,分析发现在当前的“逆全球化”浪潮中,世界贸易从极不平衡的状态变为较不平衡,未来还有进一步向更平衡状态调整的压力。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自身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卓越贡献。面对当前的“逆全球化”浪潮,中国应继续坚定不移的走开放之路,应积极扩大进口来改善自身和世界贸易平衡度,应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增强对外贸易稳定性。实践证明中国的开放之路是完全正确的,在未来有能力应对全球化发展的各种问题,推动和引导甚至是主导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关键词:改革开放;逆全球化;贸易平衡;世界经济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发展经过上一轮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以后,近几年遇到了一些现实困惑。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从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转入深度转型的调整期,发达经济体的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逆全球化”现象愈演愈烈。尤其进入2016年以来,发达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政策内顾倾向日益加重,从英国公投“脱欧”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美国至上”贸易政策,再到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这深刻说明了由发达国家倡导的全球化出现逆转倾向[1]。2017年,以特朗普上台为标志,退出“TPP”,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破坏WTO机制;伴随着英国脱欧、欧洲大选等事件,“逆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2]。2018年,我们遇到逆全球化浪潮和维持现有全球化格局,以及推进新全球化之间相互撞击的过程[3]。英国脱欧,特别是特朗普执政后的一系列政策使得人们不能再无视逆全球化的动向[4]。“逆全球化”浪潮严重破坏全球自由贸易与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侵蚀人类社会合作共赢的成果,给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

      “逆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面对“逆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影响,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致力于以“中国方案”和“中国应对”参与新一轮全球化规则的建设与全球治理。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基本方略有一条,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5]。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要深入落实我国政府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应对逆全球化给世界和我国发展带来的挑战与影响。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有助于破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现实困境,有助于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自我修复和调节,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加平衡和更加开放的世界经济方向继续前进[6]。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中国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经济开放并为之贡献中国智慧。
      二、逆全球化原因

      准确判断和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走势和全球经济格局变动的趋势,是中国制定正确的全球战略的前提。其中,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是否出现了逆转?“逆全球化”的概念是否成立?将会是中国对外战略决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7]。随着西方逆全球化运动的兴起,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股逆全球化运动,成为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理论问题。西方逆全球化既是一种社会思潮,也是一种现实的运动[8]。虽然已经有很多学者注意到此现象,但大多只是对逆全球化的各个具体表现做出分析,而对逆全球化潮流的整体性把握以及比较深层次的原因分析还不足。对近两年关于“逆全球化”的文献进行细致研究和归纳,发现逆全球化原因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理论,分别是全球化自然背离理论、资本主义制度缺陷理论和贸易利益分配失衡理论。

      (一)自然背离理论

      自然背离理论认为“逆全球化”是对全球化的自然背离,“逆全球化”现象经过一定的调整可自然消失。全球化运动已经让全世界广大国家和地区受益,但近些年却产生了一股逆全球化潮流,其本质是对全球化进程的背离[9]。当前,“逆全球化”风潮在世界范围内涌动,具体表现为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黑天鹅”事件频发等方面。全球化是提高生产力的国际化过程并有利于世界经济的长期增长。当前的逆全球化可能是对过去多年来全球化高速扩张后向常态回归的一个过程[10]。在当代全球化中,既没有纯粹的自由贸易,也没有纯粹的贸易保护;在一些场合下,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还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只不过,有的时期内是贸易保护占据上风,而有的时期内是自由贸易占据上风[11]。逆全球化在全球泛滥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分配不公、国家间发展失衡等问题密切相关,其折射出全球化发展历史规律: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的利益和面临的风险不同,其对全球化的态度在不同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全球化进程既有可逆属性,也有通过变革持续发展的潜质[12]。

      (二)制度缺陷理论

      制度缺陷理论认为“逆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缺陷造成了,由于自由贸易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从而爆发了“逆全球化”现象。近年来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事件标志着全球化发展出现了一定的逆转,实际上不断发酵的逆全球化根源是资本逻辑在全球扩张中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13]。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复苏缓慢,陷入长期停滞的影响下,出现“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现象。“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也是当前资本主义大国的政府转移矛盾的手段[14]。全球化是霸权国家主导下市场力量的释放持续损害了全球化过程中以中产阶级为主的劳动群体导致社会冲突积聚从而社会发生自我保护的结果,而且逆全球化必然与经济危机相伴随[15]。“逆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在于全球化进程导致西方产生一种新的结构性分歧,即全球化赢家与输家之间的对立。“现代化输家”论点是指在西方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持续变迁过程中,低收入、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不能适应现代化进程,他们在自身处于经济边缘,地位与声誉受到影响以及遭受社会排斥的情况下,表现出反全球化和反精英的态度[16]。

      (三)利益分配失衡理论

      利益分配失衡理论认为,自由贸易导致世界经济利益分配失衡,国家之间经济利益冲突是“逆全球化”的动因。2008年金融危机后众多国家采取措施重振经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实施了程度不一的“制造业回归”政策。从全球化到逆全球化思潮下,“制造业回归”政策使欧美发达国家在实施该政策前后对外贸易政策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17]。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兴起,本质上是全球化红利在国家间和国家内分配失衡及全球治理失序负面性,被世界经济周期作用放大的结果[18]。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引发“受益群体”与“受损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西方发达国家在现有全球产业分工布局下出现的产业空心化与高失业率问题,新自由主义政策范式的惯性影响,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上的战略收缩,是导致保守主义、孤立主义与民粹主义盛行从而导致逆全球化出现的主要原因[19]。对造成“逆全球化”思潮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本原因在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增长动能不足,深层次原因在于全球发展失衡、现有全球化缺乏包容性,直接原因在于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不同经济体增长分化加剧,另一重要诱因是全球治理滞后、国际经济秩序失衡[20]。

      三、世界经济逆全球化

     (一)世界经济与贸易长期增长

      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知识体系。国际贸易是世界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贸易是互惠互利的,有助于实现双方经济利益最大化。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长期保持增长,并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增长周期。1960年世界经济总量约为13659亿美元,同期国际商品贸易总额约为2551亿美元;到2017年世界经济总量约为806838亿美元,同期国际商品贸易总额约为360134亿美元;在半个多世纪里,世界经济总量增长了约58倍,全球商品贸易总额增长了约140倍,长期来看全球经贸联系是不断增加的,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
      (二)世界经济与贸易短期波动
      虽然世界经济和贸易长期保持增长,长期来看全球经贸联系日益密切,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但是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世界经济和贸易长期增长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短期的衰退阶段,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年增长率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1960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这段时间,世界经济和贸易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增长,且大部分时间商品贸易增长速度快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见底,与此同时全球商品贸易额增速迅速下降,并低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1982年世界经济出现负增长,增长率为-0.9%,同期世界商品贸易总额增速为-6.9%。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增速逐步恢复,并保持了长达20多年的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全球商品贸易额也稳步增长且快于经济增长。到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再次出现严重的负增长,全球商品贸易额也快速下降。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为-5.2%,同期商品贸易总额增速为-22.6%,出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衰退。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于2015年再次出现了-5.4%的负增长,同期商品贸易总额增速为-12.6%。对比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周期发现: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时,全球贸易也快速增长,且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在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时,全球贸易也快速下降,且贸易衰退较经济衰退更严重;世界经济与贸易增长表现出同周期性,且贸易增长的波动幅度大于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
      (三)两次逆全球化浪潮
      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同周期性,以及贸易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大于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表明在世界经济增长阶段全球化趋势会加强,在世界经济衰退阶段必将伴随着“逆全球化”问题。分析发现,自1960年以来世界经济一共出现了两次规模较大的“逆全球化”浪潮,第一次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第二次出现在本世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两次“逆全球化”浪潮都是出现在全球化高速发展之后。从1960年开始到八十年代初,世界经济和贸易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增长,且大部分时间商品贸易增长速度快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1980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为35.9%,为20年来最高水平。此后在世界经济收缩的环境下,国际贸易遭受重创,贸易额快速下降,商品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开始下降,第一次“逆全球化”浪潮爆发。八十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增速逐步恢复,并保持了长达20多年的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全球商品贸易额也稳步增长且快于经济增长,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到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再次进入衰退,贸易额急速下降,第二次“逆全球化”浪潮爆发。当前全球经济仍处在第二次“逆全球化”浪潮中。
      四、世界贸易平衡度

      (一)单个国家贸易平衡的度量

      (二)世界贸易平衡的度量

      (三)逆全球化与贸易平衡度

      表1是2017年全球194个主要国家的进出口数据。中国贸易额全球第一,出口与进口之比为1.23,是世界上贸易盈余最多的国家。美国贸易额全球第二,但出口与进口之比为0.66,是世界上贸易赤字最多的国家。德国、俄罗斯、阿拉伯等是贸易盈余较高的国家,法国、英国、西班牙、印度等是贸易赤字较高的国家。

      根据前述过程,依次计算出1960年以来各年的世界贸易平衡度,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可以看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第一次“逆全球化”浪潮中,商品贸易占世界GDP中的比重快速下降,与此同时贸易失衡问题在第一次“逆全球”浪潮中达到高点,1985年世界贸易的平衡度为0.1495,即全球贸易中失衡贸易额度达到了总贸易额度的14.95%。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第二次“逆全球化”浪潮中,与第一次不同的是,世界贸易在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中快速变得更加平衡了。第二次“逆全球化”浪潮爆发之前,世界贸易平衡度在2005年为22.46%,达到了近60年最高点。2017年,世界贸易平衡度为0.0857,世界贸易当前仍处于较不平衡的的状态中。第二次“逆全球化”浪潮爆发后,随着商品贸易额占世界GDP中的比重下降,世界贸易从极不平衡的状态变为较不平衡状态,未来世界贸易还有进一步向更加平衡调整的压力。
      五、逆全球化下中国开放路径

      (一)中国经济开放度

      中国改革开放后,在国际贸易的推动下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经济开放水平快速提高。图6显示了196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开放水平变化,改革开放后我国商品贸易额快速增加,商品贸易额占我国GDP的比重快速提升。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商品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为63.96%,达到了近60年来最高水平。但随着金融危机后的第二次“逆全球化”浪潮爆发,我国商品贸易额占GDP的比重出现了快速下降。虽然在第二次“逆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商品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下降,但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仍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我国的商品贸易额仍然取得了平稳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抓住了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融入全球化,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发达经济体逆全球化思潮泛滥,纷纷转向保护主义,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倡导自由贸易和建立开放型的世界经济。从融入全球化到推动全球化,中国实现了应对全球化的战略转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中,越来越发挥着引领和推动作用[21]。
      (二)中国对世界贸易平衡度的影响
      在第二次“逆全球化”浪潮过程中,世界贸易的从极不平衡的状态变得较不平衡。在世界贸易朝着平衡方向的调整过程中,中国对其有何影响呢?中国在2007年净出口为2643亿美元,到2017年净出口为4214亿美元,从绝对值来看中国似乎是让世界贸易变得更加不平衡了。但对比美国和德国的净出口数据,你可以发现美国和德国的净出口绝对值亦在增加。2007年美国的贸易赤字为8722亿美元,到2017年赤字仍高达7962亿美元;2007年德国的贸易盈余略高于中国为2662亿美元,到2017年德国的贸易盈余为2813亿美元。虽然中国贸易盈余增长较快,但中国的进口增长的也是最快的,因此从比值来看,中国就不再是让世界贸易变得更加不平衡的国家。      从出口与进口的比值来看,第二次“逆全球化”浪潮后,世界主要国家的贸易平衡度都更接近于1了,可见世界主要国家的贸易都变得更加均衡了。中国虽然从2007年到2017年净出口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但中国出口的增速却是低于进口增速的,出口与进口之比从1.28下降到了1.23,说明中国在近10年自身贸易正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中国对世界贸易更加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美国从2007年到2017年一直都是世界上贸易赤字最大的国家,但近10年美国的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出口与进口之比从0.57上升到了0.66,美国贸易也正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但美国贸易赤字仍然太高,美国贸易的不均衡程度远远大于中国。德国从2007年到2017年一直都保持了贸易盈余,近10年出口增速略低于进口增速,出口与进口之比从1.25下降到了1.24,德国对世界贸易更加均衡发展的贡献度较低。
      (三)当前中国开放路径选择
      虽然近10年来世界贸易的平衡性从极不平衡的状态变得较不平衡,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的贸易都变得更加平衡了。表2展示了全球2017年出口额前10位的国家贸易平衡度的变化,可以看到仅排名前四位为中、美、德、日贸易平衡度更接近1了,其余国家的贸易平衡度均背离1。中、美、德、日为贸易大国,贸易额在全球贸易中占比高,因此对世界贸易平衡度的影响大。尤其是中国,作为世界出口第一的贸易大国,对世界贸易平衡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中国的开放之路是完全正确的,过去10年中国对世界贸易的平衡性也做出了贡献,但面对当前的“逆全球化”浪潮,尤其是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中国的开放路径需要做出一定的应对。首先,中国应直面“逆全球化”浪潮,继续坚定不移的走开放之路。世界经济发展表明经济大国必然也是贸易大国,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必须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世界开放经济体。其次,中国应扩大进口,改善自身贸易平衡度,进而改善世界贸易平衡度。中国过去依靠出口的经济发展方式正转向依靠内需发展,扩大进口有利于满足中国人民消费升级需求。同时中国作为贸易大国,自身平衡度的改变,也将极有助于改善世界贸易平衡度,减少对外贸易摩擦。再次,应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注重改善贸易伙伴关系,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稳定性。过去中国的出口市场过于依赖美国,以“向东”海洋贸易为主,中国应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同沿线国家积极发展“向西”陆地贸易,同时可适当扩大从美国的进口额度,改善中美贸易伙伴关系。最后,“逆全球化”既给中国的经济利益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机遇,中国应积极推动和引导新一轮全球化发展,必要时甚至主导全球化发展新趋势。历史发展表明“逆全球化”只是短暂非主流现象,全球化发展才是主流长期趋势。
      六、结束语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自身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作为当前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家经济利益涵盖了自身的特有经济利益和国家间的共同经济利益。值此世界经济大调整大变革之际,中国应在开放的环境中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维护中国自身特有的经济利益;应在包容普惠的氛围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维护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经济利益[22]。实践证明中国的开放之路是完全正确的,在未来的对外开发之路中,中国有能力积极应对全球化发展的各种问题,推动和引导甚至是主导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倪江飞.当代逆全球化问题和应对[J].现代管理科学,2018(07):27-29. 

     [2]冯新舟.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经济问题,2018(03):1-6+18.

      [3]冯宗宪.“逆全球化”挑战与新全球化的机遇[J].国际贸易问题,2018(01):7. 

      [4]孙杰.全球化治理全球化[J].世界经济研究,2018(03):19-21. 

   [5]何伟文.科学认识逆全球化,推进包容性全球化[J].探索与争鸣,2018(01):43-44+141.

      [6]权衡.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困境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引擎[J].世界经济研究,2017(12):3-8+132.

    [7]雷达.“逆全球化”概念辨析与全球化进程的梳理[J].世界经济研究,2018(03):6-8. 

      [8]范瑞滨.西方逆全球化运动的影响及应对[J].宏观经济管理,2018(05):85-92.

    [9]戴翔,张二震.逆全球化与中国开放发展道路再思考[J].经济学家,2018(01):70-78. 

      [10]孙杰.以治理推进全球化:评估与展望[J].南京社会科学,2018(07):7-15. 

   [11]叶险明.关于“逆全球化”的方法论批判[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22(01):76-84. 

     [12]徐坚.逆全球化风潮与全球化的转型发展[J].国际问题研究,2017(03):1-15+125.

      [13]胡博成,张平.从逆全球化新动向透析资本逻辑的内在张力及限度[J].学习与实践,2018(07):22-29. 

     [14]栾文莲.对当前西方国家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分析评判[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04):89-97.

      [15]陈伟光,蔡伟宏.逆全球化现象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双向运动”理论的视角[J].国际观察,2017(03):1-19. 

   [16]郑春荣.欧盟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原因与表现[J].国际展望,2017,9(01):34-51+145-146. 

     [17]李俊江,焦国伟,黄浩政.从全球化到逆全球化思潮下的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效果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58(04):66-75+205. 

     [18]廖晓明,刘晓锋.当今世界逆全球化倾向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J].长白学刊,2018(02):28-37. 

     [19]刘洋,纪玉山.从“逆全球化”到“新全球化”: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8(03):61-66. 

     [20]阎沭杉,高晨宇.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应对“逆全球化”风潮[J].现代管理科学,2018(06):21-23. 

     [21]张二震,李远本,戴翔.从融入到推动: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战略转变——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J].国际贸易问题,2018(04):1-10. 

     [22]王小莉,李敦瑞.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与中国国家经济利益的维护[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19(02):72-79.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