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赋能产业助农 领航乡村振兴战略

来源:  发布日期:2022-11-06  点击量:

(科教赋能产业助农 领航乡村振兴战略)


唐坚/文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做出的顶层设计。产业助农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产业助农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前提,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是农户走向致富道路的重要渠道。乡村振兴需科教的支持才能有效实现,产业助农需科教的支持才能确保长久有效。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新时代背景下,有必要以科教赋能产业助农,领航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科教;产业助农;乡村振兴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中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我们要加深对这一重大战略的理解,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科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加强了劳动力素质,提高乡村地区的内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保障“乡村振兴”成果的持续性和长期性,是乡村地区和农户致富的重要渠道。科教赋能产业助农既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又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所在。以科教赋能产业助农,对促进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产业兴旺角度来看,其重要内容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关键在于通过技术、产品、管理以及制度的变革,进一步加强机械化、良种化、信息化、科技化、制度化和标准化水平,促进牧业、农业、林业、渔业的转型升级。从生态宜居角度来看,其内容主要包括村容整洁,村内路、水、电等设施完善,用“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思想代替传统“以人工生态系统取代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当做法”。从乡风文明角度来看,其不仅包含推动农村地区“医、卫、文、教”等事业的有序发展,不断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而且还包含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尊老爱幼、遵规守约、诚实守信、邻里互助”等乡风良俗,尽可能实现现代文明和乡村传统文化的相互结合。从治理有效角度来看,其是乡村善治的关键所在。“治理越有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就越好”。所以,需要建立“党委领导、社会协同、政府负责、法治保障、公众参与”的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优化“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农村地区的基层基础工作,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平安乡村”。从生活富裕角度来看,其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效果需通过农民生活的富裕程度来进行评价。所以,应尽可能保持农民收入的高速增长,不断降低农民的恩格尔系数,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异,让广大农民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3  以科教赋能产业助农的必要性

以科教赋能产业助农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是确保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需求,是打破资源环境限制的必然选择,是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中坚力量。新时代环境下,以科教赋能产业助农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科教赋能产业助农,有利于促进农业的稳定有序发展。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制度创新、增加投入以及开展重大科教行动等各类有效举措,加速推动农业科教事业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的突破并且迅速产业化,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在农业产业中的大量应用。第二,以科教赋能产业助农,有利于加强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大大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科教事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愈来愈多的农业机械设备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劳作效率、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减少生产成本,或者是通过科教来加强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以及竞争实力。比如;在畜牧饲养业中,尤其是养鸡业已完全进入到工厂化连续生产的阶段。第三,以科教赋能产业助农,有利于发展规模化的养殖业。积极组织开展优质、高效的畜牧水产科教行动,能够提高养殖业产业化、规模化以及标准化水平。强化对畜牧水产饲料研发、优良品种选育、疫病综合预防以及生产设施设备开发等相关技术的研究,推动养殖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创建完善的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机制,促进畜牧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新时代应当牢牢把握全球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重大历史机遇,始终坚持科教助农战略,将农业科技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不断增加农业科教方面的资金投入,促进农业科教的“又好、又快”发展。

4  以科教赋能产业助农的中国实践

4.1 湖北实践

2020年2月22日,湖北省科技厅印发了《致湖北省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全省共有380名省级科技特派员、426名“三区”人才、4000多名市县级科技特派员及时响应,积极投身于当地的农业科技“战疫情”事业中,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保春耕、促生产”。

面对湖北省农业和农村领域防控新冠疫情的严重态势,各级科技特派员不仅积极就近参加当地的防疫志愿服务工作,还积极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实现防控疫情和农业科技服务的“双赢”。湖北省科技厅以省农村信息化门户网站——“湖北智慧农村网”为基础,用最少的时间开设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专题栏目,共计发文900多篇;“湖北农村科技”“荆楚智慧乡村”“湖北智慧农村网”等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200多条疫情信息,阅读量在8万人次以上;通过30个地市的“村村通QQ群”,每日向全省2000多位村级信息员共计发布3200多条信息,覆盖基层20多万农民,最大限度地打通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比如,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及时制定《科技战“疫”农业生产先进实用技术指南》,其内容主要包括省内10大类、27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同时通过微信和网站等信息化途径积极宣传,为全省的“春耕、备耕”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开展“湖北农业科技战疫情助力春耕生产”在线直播课堂,邀请省级科技特派员讲解“春季水产动物病害防控技术”和“遥感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和服务案例”,共吸引农技人员和农业从业者等3700多人在线观看直播,更深层次的校准了农业“春耕、备耕”的精准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湖北农村地区的“抗疫情、促春耕、稳生产”工作。再如,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特派员团队充分利用农业科技人才资源优势,疫情暴发后及时对外公布了103名农业科技专家的电话、微信以及QQ等相关联系方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在线指导服务,同时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线上行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战疫情保春耕”农业实用技术直播,指导全省范围内的农业春耕生产,解决具体生产难题。

4.2 江西实践

近几年内,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积极发展香菇产业,通过科技种菇、助农增收。截至2019年末,下村镇已经建设了500多个菌菇大棚,不但为农户提供了足够的就业岗位,而且还为农村居民免费提供香菇种植技术培训,指引农民开展自主创业。

比如,下村镇欣欣荣菌菇基地,构建了智能恒温大棚。其所生产的香菇产品常有来自广东、上海、湖南以及福建等地的客户上门收购,有时还会出口到东南亚国家。该基地已建立起完善的智能生产线,在该基地的菌棒生产培育车间内,农作物秸秆和木屑等原材料通过全自动制棒机搅拌均匀,经喷水混合后送入机器压制成菌棒。制成的菌棒通过灭菌、预冷、强冷、吹淋以及接种等环节,再送入恒温仓库中培养4个月,就可以搬运到智能恒温大棚出菇了。为了创建长效的产业助农机制,下村镇从2017年开始就与欣欣荣菌菇基地签署协议,由该基地向农民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及提供高质量的菌棒;到香菇产出时,贫困户再以香菇来抵扣菌棒的成本,并且获得其他的产出。此外,农民还可与基地签署“保价回购协议”,以解决好农民的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已经有周围5个乡镇、22个村级合作社的2180多名贫困人口从该基地得到分红,300多名贫困户通过种植香菇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据欣欣荣菌菇基地负责人介绍:2020年,该基地还将会再建造50个智能恒温大棚,进一步提高智能恒温大棚的比重,在科技种菇的支持下不断增加香菇的产量,带领更多的人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5  以科教赋能产业助农的具体路径

5.1 建立健全科教赋能产业助农的产业体系

建立健全科教赋能产业助农的产业体系,应当以加强乡村地区的科教创新水平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帮扶力度,比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以及发展专业大户等,并且积极搭建各类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服务平台,比如:新型主体直报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信息平台、集体产权交易平台等等,借此以形成多样化的农业经营规模,推动农业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当地的政府部门应出台政策以创新产业助农政策的支持方式,构建成熟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土地利用等政策体系,借此以突出政府部门对科教赋能产业助农的政策支撑。

与此同时,政府机构还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在资金支持层面,应着重倾向于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通过此举措来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激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如此才可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等。除此以外,政府部门还需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根据当地产业助农的实际情况来开发出相应的保险产品,以加强农业产业发展抵抗风险的能力。有关单位应成立农业产业技术中心,进行各式各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借此以推进农业技术的聚集。激励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及农业技术研发单位创建科教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加大对新品种与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新时代,特别需要强化对绿色增产模式的普及推广,保护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种,不断提高科教赋能产业助农的水平和质量。

5.2 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的创新力度

一方面,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引起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助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产业助农中应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其一,在当前乡村地区的产业助农过程中积极引入先进的专业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生产中,借此以使得广大农户可以充分认识到农业新科技的力量;其二,在产业助农过程中,对乡村地区的具体情况展开全方位的分析,例如当地土壤水分和气候间的关系,积极改革创新耕作方式,使现代化农业科技在具体生产可以发挥出相应的作用,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全力培育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主体,打造“跨地区、共进步”的创新基地,建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机制,进一步改善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创建优良的创新生态。农业部门应积极建构农业科技创新的先发优势,加速部署农户自主创新等主要工程。加速创新关键农产品有效供给、生物制造、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科技和智慧农业支持制度,构建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前提、智能化生产的高质量发展农业技术机制。打牢农业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不断优化创新平台基地布局,逐渐拓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组织关键农业科技资源调研活动,强化对气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以产品资源、农业信息、环境保护和智能农机设备等为中心,根据分类指导的准则,整体性布局,事先打造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与科技园,孵化若干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合理应用“线下、线上”农贸市场,不断加强农户的自主创新能力。

5.3 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助农的深度融合

首先,构建专业和产业对接体系。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处在动态调整的状态下;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产业对人力资本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应以市场为根本导向,基于产业来设置专业,全面发挥好行业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专业在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间搭建起相互联系的“桥梁”,构建专业和产业对接体系,有利于保障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助农的要求。在职业教育与产业助农的深度融合中,需进行全方位的调研,掌握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情况,以政府统筹为前提,构建职业教育专业和助农产业的对接体系,指引优势教育资源集中到新业态和新产业上来,防止出现“关门建专业”的问题;进一步细化有关方面的制度规定,理清政府、企业和学校间的职责,提高专业和产业对接的可行性,进而加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助农的能力。以专业建设为中心,合理设置专业、明确专业方向,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比如,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着力开发涉农专业,大力培训水稻、花椒等种植技术,支持创建水果、水稻、魔芋和花椒等专业合作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育人才、兴产业、富群众”。

其次,强化职业院校和产业企业间的合作。在职业教育与产业助农的深度融合中,根据乡村地区的人才诉求,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产业助农的合力。当地的专业合作社、引进的产业企业,在生产中需大量掌握生产技能的乡村富余劳动力。职业院校可在乡村地区创办“产业助农班”,可将其设置在村委会、专业合作社等地方,将课堂设置在车间和田间,促进实习和生产的相互结合,组织学生参与当地企业的顶岗实习;可按照具体的授课内容,科学配置师资力量,采用多样化的授课方式,“线上、线下”开展涉农、家政、企业管理和产业技术等培训。

5.4 加速科教“新基建”进程

以科教赋能产业助农,对科教“新基建”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加速科教“新基建”进程。一是不断强化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5G网络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5G作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全新成果,是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其次,5G作为通用技术服务于各行业、各领域,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更高的标准、更快的速度促进实现网络覆盖“村村通、户户通”,为推进产业助农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搭建人工智能科教平台。该平台可通过行业培训、师资培训以及技术竞赛等形式,为行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等提供关于人工智能教育和培训的服务。搭建人工智能科教平台,将专业知识转变为赋能应用,推动产业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国家的需求密切结合起来,打牢产业助农的人才基础。三是积极发展“大数据+科教”。大数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是“工业4.0”等重大改革的主要推手,同样对科教领域有着很大的影响。大数据凭借其特殊的功能和优势运用于科教领域,推动我国科教事业逐渐进入发展的新时代,促进科教领域的多项改革、创新。以大数据为基础形成的精准化科研、智能化决策、科学化评价以及精细化管理等,在推进产业助农方面起到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6  科教赋能产业助农,领航乡村振兴战略

“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代表着扶贫在我国即将成为历史,然而乡村落后于城市的现象仍将长期存在,仍需发挥好科教在产业助农中的重要作用。未来,应继续坚持科教赋能产业助农,领航乡村振兴战略。

一方面,以科教推动乡村振兴。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广大科技特派员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前提和基础,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教事业的“鼎力相助”,所以需构建引导科教资源有序流向乡村的正向体制。从科技供给方面来看,设置定向研发专项,对于地区资源禀赋展开定向攻关,培育乡村振兴专属品种,攻克若干主要核心技术,确保科技成果需求供给的持续性;从人才支持方面来看,积极转变工作模式,指引及支持科技工作者创建与参加农业企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从示范带动方面来看,全面培育“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争取形成若干可推广复制的模式,充分发挥好示范和引领作用;从人力资源建设方面来看,积极指引城镇人员下乡与务工人员返乡,举办各类知识与技能培训班,培养大量新型职业农民,大大提高农民的科教素养。

另一方面,以科教促进农业现代化。在科教事业的助力下,乡村地区的社会结构已发生明显的变化。乡村发展要想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首先要实现的就是农业现代化。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提出:“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国家农业重大需求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针对事关国计民生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围绕农作物高效育种、有害生物长效绿色防控、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主要畜禽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农业合成生物技术、农业大数据整合技术、农业纳米技术、农业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装备研制等创新能力带动作用强,研究基础和人才储备较好的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和前沿技术问题,强化以原始创新和系统布局为特点的大科学研究组织模式,部署基础研究重点方向,实现重大科学突破,抢占世界科学发展制高点。”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需要科教的赋能,以妥善处理影响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各种瓶颈问题。从农业种植角度来看,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能够得到优良品种的种子以改良农作物,尽可能避免化肥与农药过度使用所导致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从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科技支持角度来看,通过现代化科技创新以推动农业机械与种植技术的深度结合,采用大数据技术来监控农作物的病虫害。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主要装备、技术及其配套系统展开攻关,促进生产模式的创新。集聚现代科技创新力量,创建农业产业“示范户、示范村、示范县、示范区、示范园”多层次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以科教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聚集,不断拓宽产业链,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的“科技化、生态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7  结论

综上所述,以科教赋能产业助农,不仅是基于目前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做出的针对性变革,而且还是基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性措施,对推乡村困地区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未来,可通过建立健全科教赋能产业助农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的创新力度、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助农的深度融合、加速科教“新基建”进程等措施,推动科教更好地为产业助农“赋能”,从而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