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发展对长三角贸易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人民论坛网  发布日期:2022-11-06  点击量:

今年以来,有关省市对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采取主动的对接方式,加快了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在2019年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作了重要部署。当前,只有不断改进贸易环境和对外贸易架构的逐渐优化,才能够为长三角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将通过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建设对长三角区域的两省一市(江苏、浙江、上海)的贸易出口的影响和功效进行解析,通过比对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为长三角区域的贸易出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江浙地区的影响和作用

1.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自贸区通过系统性的创新措施,也包含货物贸易的方面,这些措施的实施目标都是为了推进贸易的便捷化,简化海关的监督流程,从而减少企业的运营资金和税收的成本。长三角区域的货物进出口贸易大部分都是通过上海的港区,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提升货物的通关效率和节约物流的运行成本,推动相关地区贸易的发展进程。另外,这种贸易便捷化的改进还能吸引一些外贸企业到上海自贸区建立分公司,共享自贸区的政策红利。

2.促进改革作用

自贸试验区的建成,首先是通过创新制度体系,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加快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调,清除体制上的阻碍,让我国的扩大开放向着更高端的水平迈进,从而迸发出更大活力。其次是昭示着上海又将在长三角区域的竞争中抢得先机并取得压倒性的政策优势,这对于长三角其他地区来说,如果不能在涉外经济创新方面抢得先机,那么在推进经济开放转型升级中,很有可能在以后的区域竞争中总是被动地进行制度上的模仿和经济上紧紧追赶的从属地位。为了应对上海自贸区在享受政策上的先天优势,长三角其他地区必须在涉外经济的机制和体制上进行全方位的升级和创新,来推进开放型经济的全面发展。此外,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会迫使长三角地区对金融政策、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改革,并创造出新的发展机遇,积极发挥出毗邻上海金融国际中心的正向辐射功能的作用。

3.区域联动的作用

在扩展高级要素聚集的时候,自贸试验区推出了一个扩大开放的高品质平台,在推进贸易便捷化的同时,也对江浙地区的制造企业提高进口、出口稳定有较大的帮助。自由化的投资政策对江浙地区的内资投入是很有利的,也为民营企业的投资扩大化提供了更多渠道。另外,试验区以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及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为重要的建设发展内容,对周边的江浙地区的发展也将带来积极的辐射作用,必然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的协作分工和联动发展。

二、长三角地区出口贸易结构优化及应对策略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高、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江浙两省应牢牢抓住国际产业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并扩大开放经济的发展,把自身优势因素与国外高级要素进行高效组合和配置优化,从而加快推进经济不断稳步向前发展,使其成为全球化进程中后发地区经济腾飞的典范。但是,在全球经济环境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江浙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受到瓶颈的制约越发显著,亟需找到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试验区的建立,长三角地区要充分运用靠近上海的优势位置,因势利导、区域间协作分工;也要加快推进创新的体制机制,让新制度给长三角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新鲜活力。

1.促进贸易区域市场多元化

江浙地区与自贸区之间应形成错位竞争,利用自身优势加大力度发展高端加工制造业,基于此,也要充分发挥靠近上海的地区优势和试验区发展建设的大好时机,一是扩宽出口渠道,持续稳定外需;二是加大进口力度,特别是在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等行业,针对性地加大先进装备和高新技术的进口,加速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长三角区域通过太集中的贸易市场进行改进,选取一些发展潜力大的小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比如:印度在纺织、矿产、化工、新能源等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可强化贸易上的交往,使该地区的对外贸易的风险性得到有效控制,提升其出口市场的均衡化、分散性等多元化的程度,也增加了对风险的抵御能力。

2.促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优化

发达的加工制造业是长三角地区的优势,但其产品的技术含金量普遍不高。要想一个地区在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资本市场和产业的密集型上培育相当的竞争力,这对企业在研发和资金的大力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注重强化科学技术的使用的效果,从而达到提升产品质量和新品研发的重要目标。而且还要强化本地特色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更新,增加科技技术创新的力度。

3.优化贸易主体结构

重点培育民营企业的发展是长三角区域的重要课题,在加大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并抓住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好时机,鼓励具备优良条件的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市场建立产品加工区,加快加工贸易的力度,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就能更好地推动长三角区域乃至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

4.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江浙地区要依据自身的长处来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例如:江苏在开发区的建设中对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还应该对开发区的体制进行强化、功能进行创新和设施的升级,把开发区建设与对外的开放和新城镇的建设进行高效地结合;而浙江的优势则在于开放型经济对外投资方面,应加快体制机制的改革,以围绕培育本地跨国企业、搭建走出去平台和走出去服务体系,来推进本土企业跨国、跨地区经营的范围和水准。试验区是中国推动开放型经济高水平发展的试验田,江浙地区应大力吸收并推广它的先进理念,把这种理念进行复制利用,发挥它的模范带动与积极服务全国的作用。因此,江浙地区在加大整合现有保税区的综合资源上,加快综合保税区体制创新和功能提升,可积极向上争取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自贸园区,比如浙江以北仑港、舟山、宁波保税区为核心区,利用临近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建立浙北自由贸易园区;江苏则利用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为核心区,融合苏南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立苏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园区的建设谋划上不仅与上海相互呼应,而且与上海互助协作,为我国自贸园区的发展发挥更大有作用。

5.推动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促进长三角地区贸易出口协调发展

在长三角区域贸易一体化的推动下,怎样去应对全球经济趋势的变化,对发展机遇的把控,持续提高对外开放的区域化发展的程度和水准,发挥出上海自贸区的实际带头作用,是上海和长三角地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产业间的传统分工已经逐渐让位于产业内和产品内的分工。跨国企业在全世界范畴内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性因素,经过国际性的投资,根据资源高效配置,把同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相应环节,安排在各个国家或地区来进行。因此,各个国家的贸易和生产就以各种繁杂的方式被联系起来。当前,以最终产品为主要的货物贸易逐渐向以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相结合的货物贸易方向转变,模块化和标准化技术的使用,让制造业的中间产品持续的细分,重点产品贸易持续扩展,而且,服务贸易所占的比例也在持续提升。相比以最终产品为主的传统国际贸易中心,现代国际贸易中心是以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和服务贸易的综合体,而且很多货物中贸易包含着服务贸易,比如计算机、信息服务和技术贸易等等,因而长三角的贸易一体化导致长三角区域逐渐融会于全球国际分工中,进而转变了长三角区域的产业模式。长三角区域内中心城市的贸易功能进一步凸显,服务行业聚集不同层次的区域城市中心,而加工制造业则往区域中心城市的外围迁徙。作为长三角的首位城市的上海,是很多世界级的跨国企业和公司进入中国和长三角地区的门户,一些跨国企业和公司把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等重要的部门布局在上海,也促进了上海发展成为世界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之一。(作者:唐坚院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