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建设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转化院士经济发展新动能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8-19  点击量:

唐坚/文
      摘要:浦东作为上海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建设高质量的国际院士产业园有助于全面发挥院士对产业的集聚效应及技术引领作用,整合各方面的创新要素,不断加强创新能力,提高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对上海高质量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及战略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建设上海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转化院士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构想,分析建设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创新模式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科技创新;院士经济;知识型产业;创新发展

引言

      当今时代属于“大创新”时代,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动力及活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需求。院士作为创新的“领路人”,象征着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准。院士科研成果与项目的落地,能够对当地的产业形成集聚效应。所谓“国际院士产业园”,也就是将国外院士和国内现有的优势资源相互结合,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基础,将科技成果转化成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进而推动国际院士科技成果的企业化。建设以浦东为中心面向全上海的国际院士产业园,吸引国内外的院士来上海打造市场化的全新研发实体,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以使得国际高端智力资源能够为上海“创新驱动、开放引领”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将“知识创新”、“院士经济”转化成上海创建创新型城市的强大动力。

1.建设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是推动浦东创新发展的现实选择。长久以来,有很多的科研成果都湮没在科研到产业化的过程中,如何高效突破科研和经济间的限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急需化解的问题。院士不仅象征着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准,还象征着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建设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能够加强创新引领、促进“产、学、研”的高层次合作,建构有效的平台,将技术优势转变成生产优势,聚集更加多的创新要素、创新人才,大大增强地区创新能力,形成经济和科技充分结合、具备浦东特色的创新发展体系。
      二是壮大浦东产业实力的强大引擎。国际院士产业园建设不但可以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还可以形成极强的产业聚集效应。比如:截止当前,青岛国际院士港已经落地的院士项目总共有32个,形成了“引入1个院士、带来1个团队、落地1个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连锁反应;2018年,青岛国际院士港的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税收高达10亿元。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建设,能够引进更多的院士直接对接当地企业,将院士的科研成果转变成实际产业,引导新兴产业的聚集,不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的步伐,从根本上壮大浦东的产业实力。
      三是促进浦东发展领先的战略举措。城市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间的竞争,引入1个院士可以吸引包含硕士、博士、教授在内的10多位“高智”。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建设,能够为浦东当地的企业培育、聚集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高层次人才,有利于打造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人才团队,保证浦东在建设科技创新高地、逐鹿城市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

2.上海浦东具备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天然优势

      (1)上海浦东强大的经济优势 

     上海承担着面向全球、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使命,其全国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上海的土地面积只有全国的0.06%,却创造了全国3.6%的GDP,进出口商品总额在全国的占比更是达到了21.5%。因此可知,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上海的经济总量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消费指数更是长期处在较高层级;上海还是内地首个GDP超过3万亿的城市,其在经济上的统治力可想而知。自1990年设立以来,浦东新区按下发展“快进键”,通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GDP过万亿的“巨无霸”,截止当前仍然有5省的GDP不足万亿,浦东以区级身份进入到“GDP万亿俱乐部”,能够说浦东是目前中国城市辖区中含金量最高的。上海浦东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提供了经济支持。

      (2)上海浦东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上海在长江流域与沿海区域始终处于龙头地位。事实上,大量的外资企业选择入驻上海浦东,主要是由其龙头地位决定的。浦东位于上海市的东部地区,此处恰是长江入海口和中国海岸线中心的交汇点,交通十分方便,有着极其广阔的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浦东有着上海市大部分的海岸线,具备优良的港口航道环境及成熟的港口集疏运机制,同时还有着极强的港口吞吐能力。相关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的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的50%,上海市的吞吐量占长三角的50%,而上海有70%的吞吐量集中于浦东。浦东借助上海在产业、科技人才、综合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确保其可以承担起促进上海和长三角城市融合发展、推动地区协调发展及整体功能加强的重责。浦东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上海浦东拥有众多高端产业园区

表1 上海产业园区综合实力TOP20

        图1 上海产业园区综合实力TOP20区域分布
      在上海产业园区综合实力TOP20中,市级、国家级各占50%,旗鼓相当。然而在TOP10当中,国家级产业园区占据70%,表明越高的起点,就会有越强的综合实力。从产业类别来看,包括12家综合类产业园区、2家高新技术产业园、2家出口加工区、汽车、金融、化学、贸易各1家;从分布地区来看,主要分布在上海市的10个区,其中浦东占据25%,松江占15%;从运营性质来看,都是政府部门主导。
      当前,上海产业园区的前三甲依次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嘉定工业园。其中,实力最强的上海张江高科、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都属于浦东新区。上海张江高科是国内整体实力仅弱于中关村的产业园区,二者并称中国“硅谷”,有着上海自贸区及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双重助力。未来,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会全力发展信息、汽车、航空以及新能源等产业,同时享受自贸区建设赋予的优势。浦东众多的高端产业园区为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提供了经验、技术、人才、科技等高起点的基础条件。

      (4)上海浦东无与伦比的创新能力

      2017年,浦东共计授予143项科学技术奖,包括92项“科技进步奖”、51项“创新成就奖”。“科技进步奖”,浦东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可以申报,由新区政府安排审议,通过专家评审及社会公示,选择若干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科技创新等层面有明显效果的科研项目,囊括了重大先进装备、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以及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等。“创新成就奖”是向国家及上海市科技奖获得者给予的配套奖励。从经济收益角度来看,“科技进步奖”涉及项目在过往3年内产值升高了215.62亿元,利润增加62.43亿元,税收增加19.57亿元。从知识产权角度来看,上述项目申请的国外发明专利总共51项,有312项专利得到授权;申请的国内发明专利总共423项,有1086项专利得到授权。浦东是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主要功能区,共计拥有2247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总数的1/4,持续多年位居上海首位;浦东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共计有1738个,大约占全市的27%,进入到全国决赛阶段的项目有57个,在上海市的占比为28%;科研成果技术合同涉及金额高达百亿;国外人才离岸“双创”基地创建取得显著成绩,持续推动重要项目布局以及大科学设施构建等,从根本上将科技创新塑造成摸索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浦东无与伦比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强大后盾。

3.打造建设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创新模式

      (1)打造浦东的“硅谷”模式
      “硅谷”模式的主要特征在于以科研机构或者大学为核心,生产与科研相融合,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成产品或者生产力,构建高技术综合体。“硅谷”模式属于自组织系统,是目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在高技术产业内,技术日益呈现为物化的科学知识,对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同步性有更高的要求,“硅谷”模式恰是此种最新趋势的集中反映。建设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能够参考美国的“硅谷”模式,制定“院士创新生态系统全面升级计划”。在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时,浦东需要以“创业、创新、创投”为中心,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及产权交易平台、顶尖科技人才交流及项目合作平台、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构建全球先进的院士创新生态系统。浦东应构筑“创业、创新、创投”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公共产品服务提供者与政策创新、制度创新践行者的重要作用。浦东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研发中心应统筹好以高技术产业为引导的科技创新“项目链、知识链、产业链”,积极发挥尖端科技研发人才库与智力源的巨大作用。金融组织应加强项目和资本、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相互联通,搭建好连接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桥梁”。

      (2)“全方位保姆服务”模式

      对于目前院士等尖端人才大多精于科研、疏于管理的情况,上海浦东应构建面向国际院士产业园的三大政策与三大服务机制,提供“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务。三大政策:第一,关于引进项目的招商引资政策。浦东政府能够考虑为重点核心项目提供住房、土地用于生产及办公等资源。第二,尖端人才引入政策。制定相关政策,主要考虑从购房、租房、高端人才津贴、个人所得税补贴以及技能人才奖励等层面提供支持。第三,科技创新政策。出台政策,着重对企业研发中心奖励、院士的科研经费、知识产权补贴、成果转化奖励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补贴等提供支持。三大服务:第一,项目落地及建设服务。设置服务协调小组,从项目选址到基础设施升级优化、从企业注册到资金到位、从院士的日常生活到项目审核,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务。第二,项目运营及企业管理服务。打造职业经理人才队伍,主要包括职业经理人、销售、财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院士项目提供无偿服务。并且,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在项目立项时期,浦东政府需要积极为企业引入战略合作方,帮助企业打破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限制,无缝对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第三,创新、创业综合服务。设立专业的专利分析及评估中心等服务单位,为国际院士产业园企业的专利布局、专利申报以及技术交易等提供指导和服务。

      (3)“以点带面”模式全方位扩大国际院士产业园效应

      上海应当在市级层面完成好国际院士产业园区的教育医疗、交通通讯、金融、文体旅游以及购物等现代化配套服务,整体提高“宜居、宜业、宜心、宜身”创新型中心城区的能级,将国际院士产业园打造成“现代、开放、时尚、活力”的典范园区,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首先,加速交通基建进程。规划专用地铁路线,让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尽快融入到上海地铁网络中,并且尽早开通国际院士产业园机场专线。其次,将上海世博园打造成科普示范区及国际院士休闲公园。科学使用市场化手段,合力打造全国知名国际院士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再次,不断优化医疗、教育、金融等配套设施。在国际院士产业园核心片区建设高质量的三甲医院,将其作为国际院士产业园配套项目及市级重点项目;加速升级打造幼儿园、小学、初中等,让国际院士产业园成为全区人才及家属所追崇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地;积极推动国际院士产业园“双创”融资政策创新,建设全国著名的国际院士产业园创投“样板区”。最后,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发扬院士文化。应在全国率先发出“国际院士名城”的口号,提升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的示范作用。在全区营造起“人人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人人尊崇科学、尊崇院士”的良好舆论环境。让科技创新成为浦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打造成展现新时代浦东形象与城市软实力的靓丽“名片”。

      (4)构建开放包容园区模式

      当前,浦东各园区的发展深受面积限制的影响,因此在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时,应考虑构建开放包容园区模式。国际院士产业园不再受传统孵化器的范围束缚,被人们称作“没有围墙的产业园”,促进创新资源迅速、无障碍流通。从规划角度来看,构建“1+N”布局;其中,“1”指的是国际院士产业园核心区,“N”指的是浦东特色产业园,例如:大学生“双创”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等园中园。在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应打破传统园中园模式的面积限制,紧紧围绕满足园区定位的高技术项目,加速打造新兴产业链,建立“双创”生态体系,积极摸索国际院士产业园各要素协同创新的新机制。

4.建设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发展“院士经济”

      所谓“院士经济”,主要是指以科技创新需求与产业发展为根本引导,以产学研深度结合为“桥梁”,以院士科研成果转化为主要抓手,全面发挥出院士专家的资源集聚效应、技术引领作用,打造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打通核心技术障碍,以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及自主创新为目标而不断发展的全新经济模式。上海有众多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研人才基础扎实。整体而言,未来浦东“院士经济”的发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制定浦东“院士经济”发展规划      在浦东大力发展“院士经济”的过程中,应当加速制定浦东“院士经济”发展规划,通过制度来推动“院士经济”尽早落地。成立以浦东新区财政为主、以上海市财政为辅的配套基金,其主要用途为:第一,院士专家的日常生活补助;第二,奖励在引进院士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事业单位;第三;对科技方面的重大突破、重大成果、重大效益给予奖励。积极落实院士合作创新工程,由浦东的当地院士牵头,与国内外院士专家合作创新,紧盯国内领先、全球顶尖的科技创新及成果产业化,以发展“院士经济”为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2)破解制约浦东“院士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第一,从体制上对院士加以“松绑”。采取保护产权、分配股权等形式,大力引入院士专家人才,全面发挥出院士专家的积极作用。在制定支持政策时,应着重考虑减免税收、新产品研发、经费支持等等。建立健全院士项目利益保证体系,确定院企双方相应的义务、权利以及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具体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第二,从制度上对市场加以突破。以市场经济的强大力量为前提,积极引入其他地区的经济主体,尤其是央企、外资以及民企等,为当地“院士经济”的发展提供平台。第三,从政策上向企业提供资金扶持。灵活使用各项财政手段,鼓励当地企业“做大、做强”。从长期发展层面而言,打牢发展“院士经济”的产业基石,促进院士等高级人才更加好的与当地企业融合。
      (3)搭建浦东“院士经济”发展的合作平台      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区位优势显著的前提下,为促进浦东“院士经济”高质量发展,联合社会、高校、企业三方建设科技大平台,确保院士科技成果与区域发展的有效融合。在交通、环境以及生活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院士入驻产业园,服务于当地企业的发展。当前,“院士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1+1”,即1个院士服务1个企业;第二,“1+X”,即1个院士服务若干个企业。目前,“院士经济”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将来,浦东应当“院士经济”作为当地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全面发挥院士人才的积极作用,彰显浦东旺盛的科技生命力。

5.以“院士经济”拉动浦东进一步发展

      (1)发挥国际院士顶尖的“智力”优势

      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建设能够邀请海内外院士设立咨询委员会,或者通过座谈会的方式邀请国际院士来到浦东产业核心区,与当地相关单位、科技人才、企业等进行面对面的咨询,对浦东当前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国际院士咨询委员会的设置,意在更深层次的挖掘院士专家的高智资源,进而提升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对于国际院士咨询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需充分结合院士的专业优势及浦东既定的发展方针,涉及产业主要包含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以及生物等,为浦东未来着重扶持的人工智能、信息产业以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问诊、把脉”。

      (2)以国际院士带动产业发展巨型规模产业集群

      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建设应充分考虑战略新兴产业、当地优势产业、未来重点支持产业等,引入国际院士为首的高层次人才,形成“引入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连锁反应,促进当地有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建设将聚焦生物医药、信息技术、高端设计、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装备制造等产业,着重引入国际院士队伍,建设世界首创、国际顶尖的院士聚集区,进而培育若干“双创”型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迅速转化,积极发展巨型规模产业集群。

      (3)国际院士团队与企业对接增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相较于少许院士自办企业来转化科研成果,浦东国际院士团队能够通过将科研成果与企业对接的形式,以大大增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例如:上海市的院士专家队伍与中小规模企业开展深层次的合作,收获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收益。截止2017年3月,上海已经吸纳1000多位院士专家,建设200多家院士专家集中服务组织,涉及中小型科技企业2万余家,扶持企业研发核心技术2390项,院士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多达1030项,申请5100多项专利,累计获得114个省部级、国家级科技奖。

      (4)发挥国际院士技术引领作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浦东可通过国际院士的业内影响力及技术引领力,为当地企业打造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提供帮助,聚集各种创新要素,疏通核心技术障碍,促进“产、学、研”深度结合,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推动创新人才的成长,大大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2016年12月15日,上海和黄药业研制的复方中药“胆宁片”得到了加拿大卫生部门审批的上市许可证。“胆宁片”是该企业与院士合作的重要成果,同样还是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的核心产品;“胆宁片”在加拿大的顺利上市,意味着我们国家的中医药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

      (5)在深科技领域利用国际院士研发能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建设能够促进智慧的相互碰撞、资源的互相对接,让国际院士深入前线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处理重大难题的能力,加速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为企业破解技术难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化学、物理、材料、空间、信息以及生物等产业的基础科学、应用技术方面,国际院士能够助力其实现技术上的障碍破除,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及研发能力,促进企业创新人才的培育,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6.建设浦东院士产业园的发展前景

      (1)“才富”到“财富”

      当前,“院士产业”已经发展成上海、浙江、河北、江苏、湖南、安徽以及山东等地的全新产业。各地政府部门遵循“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发展思想,牵头构建引入国际院士的平台,全面发挥国际院士的资源聚集效用及技术引导力,推动其与当地产业的相互碰撞,将国际院士的“才富”转变为浦东的“财富”。目前,全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特点就是“创新驱动”,在此背景下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将转变成上海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有利于上海抢先占据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国际院士院士产业园是以智力高度开放与密集为中心,尽可能将科研成果转变成实际生产力而形成的院士人才集中区。因为带动成效优越,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必将城市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2)引领科技创新

      院士是国家授予学术界权威人士与杰出科学家的最高名誉,院士及其科研队伍汇聚了高智资源,引导全国甚至世界科技的走向。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建设以科技创新需求及产业发展为主要引领,以国际院士为人才基础,大大提升浦东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此同时,院士在工程技术与科学技术界的影响力极大,其数量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对当地经济是否能够高质量发展有决定性影响。院士是有关技术领域的尖端人才,掌握着该领域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建设,院士直接进驻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关,不但能够推动浦东产业优化、转型,同时国际院士产业园还可全面释放创新动力引领科技创新。

      (3)拉动当地就业规模的扩张

      就业规模的扩张离不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持地区经济高速、稳定发展,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当地的失业率。相关研究表明:地区整体竞争实力主要是由当地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与否来决定的,而科技创新机制的不断优化应当以高技术的产业化为前提。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建设可以拉动当地就业规模的扩张,积极发展国际院士产业园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并且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建设还可带动若干有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不但可以给浦东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产生极强的产业聚集效应,间接性拉动了浦东就业规模的扩张。

      (4)生成人才培养的驱动器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更加是企业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院士不仅为地区经济经济“献力、献智”,同样还在滋润着文化创新及人才培育沃土。国际院士和企业在合作申报、承担科研项目时,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活动、相互沟通科研技术,培育大量青年创新人才,促进企业科技团队的壮大。当前,“院士经济”已经引起了市场的高度重视,然而在“院士经济”发展过程中却暴露出科技人才匮乏的问题,浦东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建设可以有效化解浦东产业发展遇到的难题,以顶尖技术促进人才培育。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国际院士与企业的精准对接,将国际院士产业园打造成浦东人才培养的驱动器。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的外籍院士团队规模日益壮大,并且愈来愈多的华裔科学家取得海外研究组织的外籍院士,中国与全球各国的互动日趋频繁,院士人才双向流通,不仅说明中国科学正大踏步的向全球顶尖水平靠近,同时还在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到国际潮流中,必定会促进中国科学甚至世界科学的发展。浦东在建设国际院士产业上具有强大的经济优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高端产业园区众多、具备无与伦比的创新能力等诸多优势。未来,浦东可通过“硅谷”模式、“全方位科学服务”模式、“以点带面”模式、构建开放包容园区模式等全新“浦谷”模式来打造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进而推动“院士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巍,程艳,张柳.国内发展“院士经济”的实践经验及启示[J].科技中国,2018,(2):78-82. 

      [2]郑雪峰.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5):11-13.

     [3]徐剑锋.院士专家工作站为科技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N].西江日报,2018-12-26.

      [4]殷有赋.加快院士工作站建设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J].科协论坛,2016(03):41-43.

     [5]杨婷.大西安创新驱动新引擎:大力发展“院士经济”[J].新西部,2019(04):15+18.

      [6]武虹,高洁,李砚章等.院士群体与特征分析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0(01):11-12.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