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助力长三角湾区经济提升发展研究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8-19  点击量:

唐坚/文
      摘要:“拥湾抱海”是湾区独有的地理形态,海湾和岛屿形成的天然屏障,阻碍了湾区的快速发展,因此航运是承载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上海是长三角湾区内的龙头城市,在推进长三角湾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港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支撑,也是长三角港口群中的核心港口之一,应充分发挥领头羊的引领作用。近些年来,上海港大力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力度,为推动长三角湾区内港口群协作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逐渐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宁波—舟山港为南翼、以洋口港为北翼、以长江诸港为纵深”的组合港口群发展战略和总体框架,助推长三角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长三角;湾区经济;研究;策略
      引言:湾区经济发展不仅离不开港口群建设作为基础,还需要广阔腹地作为支撑,这也是湾区经济有别于沿海经济的重要因素。从2017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运行以来,码头生产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升级、航线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产能得到大幅提升。运行一年多来,已形成成熟的运行模式,当前码头昼夜吞吐量最高可达到14451标准箱,全年集装箱吞吐量有望超过200万标准箱。2018年12月25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码头靠泊能力核定为15万吨级。伴随着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的成功运行,标志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将不断提升,集装箱吞吐量始终保持全球第一,进一步巩固和突显上海港国际枢纽地位,加快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
一、国际航运中心与长三角湾区概述

      1.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

      国际航运中心必须拥有深水航道、航线密集的集装箱核心枢纽港、良好的多途径集疏运一体化网络等硬件基础设施,还必须具备现代航运业服务相匹配的贸易、信息、金融等软实力的港口城市。具体表现在:首先是国际航运中心必须拥有大型的、现代化的深水港为核心枢纽港口群和良好的航运业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其次是拥有覆盖面广、全球性的国际性航线网络体系,具备调动全球航线的港口服务功能;此外,支撑国际航运中心的运行,不但需要具备全球性的航运业,还必须依靠巨大的腹地市场需求、强大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加强以加工制造、信息、多样化联动的集疏运等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国际航运中心整体运行提供最强劲的发展动力。

      2.建设长三角湾区的意义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大湾区成为世界各国推动滨海城市群建设与提升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也增强全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也正在加大湾区建设的力度,粤港澳大湾区在习总书记的推动下,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而长三角大湾区正在积极谋划,与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双雄并立的湾区经济发展新格局。长三角湾区主要包含长江三角洲域内沿江、沿海的大部分临水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还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人口密度大、经济非常发达,具备承载建设全球性大湾区基础条件。据统计,2016年,长三角的总人口超过1.6亿,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五分之一,超过旧金山湾区经济总量的3倍以上。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总量,是推动长三角湾区建设重要的空间载体和支撑。长三角大湾区的筹划和建设,不是盲目的,而是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是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行动表现,承载着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希望。根据已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湾区”由三省一市的多个城市或地区组成,包含有:上海市;江苏省:南京、镇江、扬州、常州、苏州、无锡、南通、泰州、盐城等;浙江省: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金华、台州等;安徽省:合肥、芜湖、滁州、马鞍山、铜陵、池州、安庆、宣城等城市或地区,覆盖长三角和杭州湾临江、滨海的所有区域。以上海为龙头,充分发挥长江下游和环杭州湾城市带两翼作用,聚合优势资源,优化利用,把长三角大湾区全面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大湾区。

      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长三角湾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航运因贸易而兴,发展国际贸易需要国际航运作为重要支撑,国际贸易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国际航运的发展,同时也会深刻影响到我国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运作不仅立足于加快推动自身航运业的发展,还能助推长三角湾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形成乘数效应。长三角区域航运的发展必须依托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这个核心港口城市辐射力所带来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反之,长三角航运业的繁荣发展促进了长三角湾区内的中心港口城市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现状
      “十三五”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冲刺阶段,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以期达成2020年建成上海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着力提高上海的全球竞争力,有效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速度。
      1.  2018年底,长江口深水航道大型邮轮和大型集装箱船舶超宽交会进入常态化运行状态,标志着总宽度大于80米、小于90米的大型邮轮和集装箱船只可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两侧边坡自然水深进行的双向交会,从而大大提升长江黄金水道通航效率。随着总投资18.77亿元的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不仅能完全满足5000吨级船舶同向多线和满载双向通航能力,还能为大型船舶空载下行和1~2万吨级船舶乘潮通航,极大改善大型船舶出入长江口的通航形势,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邮轮母港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去年,上海通过不断提高海港运输保障效率、持续改进和优化集疏运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上海港集装箱吞吐总量达到420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4%,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据《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8)》显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成为仅次于新加坡、伦敦和香港排名全球第四的国际航运中心。上海还积极推动长三角湾区交通一体化向高质量发展,加强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有效促进湾区交通互联互通,持续优化长三角湾区综合运输方式,大力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3.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城市,必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领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当前,交通运输部联合长三角三省一市发布《关于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作为推动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指南。上海组合港作为推动长三角港航一体发展的主导机构,吸纳安徽省作为成员单位参与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建设。通过认真贯彻《方案》,长三角区域将形成港航一体化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协同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服务,从而促进长三角湾区经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经济的提升。
      4. 航空物流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构成之一,建设航空枢纽港已经纳入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体系,依托航空货运和物流全面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国际级航空货运和物流枢纽的上海机场正积极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成提供源动力,同时,构建强大的海铁联运集疏运系统也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绩斐然,海空枢纽港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上海成为国际海港枢纽的地位得到稳步提升,并已逐步成为亚太门户复合型航空枢纽。同时,上海通过持续完善和提升现代航运服务效能,大力发展邮轮经济,并保持良好态势。据统计,上海机场在早在2016年底就突破1亿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有107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在上海开通了定期航班,连通全世界48个国家或地区的300个通航点,其中有国际航点135个,2018年新增国际航点5个。浦东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比重的三分之一,而货邮吞吐量占全国比重的一半。上海浦东和虹桥两大国际机场2018年货邮吞吐总量再次突破400万吨,达416.94万吨。上海航空货运吞吐能力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助推湾区经济提升发展研究策略
      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迎来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机遇。在长三角湾区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大框架下,上海组合港管委会如何发挥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和贯彻落实的重要作用,建立各方共同参与、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和政策决策的实施,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助推长三角湾区经济的提升与协同发展。

      1.     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

      1.1以政策为指引大力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018年6月由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计划》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建设成为集航运资源聚集度高、服务功能齐全、市场环境良好、现代物流高效于一体,具备全球航运资源高效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同时,打造具有智能、高效的集装箱枢纽港、高品质的航空枢纽港、邮轮母港全球一流等显著特色,航运枢纽功能全球领先,具备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航运中心。从而实现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4200万标准箱;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货邮年吞吐量达到440万吨;邮轮年接待出入境游客350万人次的目标。

      1.2加强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合作与政策协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向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2018年底,交通运输部与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方案》以内河航道网络化、区域港口一体化、运输船舶标准化、信息资源共享化、航运中心建设联动化、绿色发展协同化六大行动为着力点,促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形成协同发展、率先发展、绿色发展新思路,完善“一体两翼”发展布局,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宁波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与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形成江海联动发展的新局面,充分发挥核心带动作用,有力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和长三角湾区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1.2.1加强通江达海、江海联运配套港口设施建设

      要积极推动小洋山北侧支线码头开发工程的建设步伐,上海、浙江协作筹备开发方案、拟定详细计划并签定合作协议,同时进行项目规划编制和相关前期工作,圆满完成锚地布局工作。2019年底前,争取开工建设南通港通州湾港区航道、码头等。依据现有条件改进航道以适应现阶段的运输需要,同时加快通江达海、江海联运配套港口设施建设。力争在2020年底前,对安徽、江苏沿江港口相关码头进行技术改造或升级、锚地建设项目的基本完成,扩展大型船舶公共锚位数量。

      1.2.2整体提升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的能级

      上海大力创新邮轮产业链,进入高端航运服务业,引进国家级、世界性知名航运组织在上海落地,加强宁波、舟山、南京国际航运综合能力,改善高端服务业不足,使其达到国际水准;协调长三角航运咨询机构与知名院校合作,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航运人才智库,提高上海在国际航运中心的全球地位。2020年底前,努力建设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功能,集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于一体,形成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2.加快推进湾区港航信息一体化发展,协同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

      增强湾区港航和口岸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及协调交流,形成信息共享,通过适当的途径打破港航领域、口岸间的信息壁垒,整合港航企业信息资源,推进湾区港航信息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航运市场物流快速发展,有效促进长三角港口群,跨地区、跨部门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形成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打造长三角统一的港口、贸易、海运等政策环境,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氛围。强化长三角区域口岸通关一体化协同的效能,不断优化全国通关一体化后异地申报口岸放行的协作,不断提高区域贸易便利化程度和区域物流效率,减低综合物流成本,把长三角湾区打造国际一流口岸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航运创新能力,对航运制度进行深度革新,达到国际贸易便利化的要求,口岸综合效能和营商环境赶超国际一流水平。

      3.   加大长三角湾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力度,优化和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疏运体系

      3.1.上海成立组合港管理委员会,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体两翼协调发展

       成立上海联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长三角地区港口群和集装箱码头进行协调和统一规划,促进各港口间的协作与分工。同时,联合港管理委员会应努力推进港口各单位间金融资本的合作共赢。由政府牵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浙江海港集团、江苏港口集团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更加深入进行资本合作,合作开发融资渠道、共同出资开展业务,合作共赢。联合港管理委员会应组建江海联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区扩展到全部长三角区域。当前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上海联合港管理委员会将加快拟定长三角港口群统一规划,拟邀第三方世界知名性专业机构监督,由交通运输部牵头,协同三省一市政府共同制定长三角港口群发展规划。加大顶层设计,针对长三角湾区内各港口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定位,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共同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体两翼的协调发展。通过强化湾区内港口枢纽的协调作用,充分利用通州湾、杭州湾等土地资源优势,大力挖掘大小洋山港、宁波—舟山港深水港口资源潜力,适时打通跨海通道,从而构建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浙江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大格局。

      3.2.加大湾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全面优化完善长三角湾区枢纽港集疏运体系

      湾区具有拥湾抱海的优势,水运成本较低,应积极利用这种优势加大长三角湾区海港码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推动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和洋山港四期后续工程的建设,推进外高桥港区八期工程建设。建立完善的口岸配套设施、优化综合交通;实行邮轮乘客凭票进港凭票登船制度。建设浦东机场三期、虹桥机场T1航站楼、浦东机场第五跑道工程,推动浦东机场总体规划更完善;改变上海地区航路结构,对空域进行更精细化的划分,提高各航班正常放行率;探索开通国际航线,努力争取政府对加密国际航班的支持;开拓境外电商、快件物流等新领域的业务,提高国际航空中转功能。开发境内外旅客中转服务,增加旅客过境免签政策可用国家范围。持续加强区域内空港设施建设,全面优化航空网络,把长三角湾区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航空枢纽。抓住长三角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加快沿海与城际铁路、区域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快速干道建设,促进城市通道的配套与对接,全面优化完善长三角湾区枢纽港集疏运体系,努力提升运输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打造长三角湾区一小时通勤圈。

      3.3优化港口布局,发挥域内港口组合效应,实现长三角湾区港口群协同发展

      长三角湾区内不仅拥有以上海、宁波、连云港港口为主的8个沿海的重要港口,还拥有26个内河港口,包含苏州、舟山、南京、温州、南通、镇江等沿海和长江下游港口,是我国港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因而,推动长三角区域内港口群的协同发展是实现长三角湾区港口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必然需求。

      长三角湾区港口群依托南部的洋山港、宁波港、北仑港、舟山港,北部有洋口港、连云港等主要港口,逐步形成以上海为核心,宁波-舟山港为南翼、以洋口港为北翼、以长江诸港为纵深”的长三角江海港口群新布局,并推动长三角港口群的组合港效应。充分发挥区域内港口的各自优势,建立新的港口竞合方式。一是上海港具备连接长江中上游腹地资源的枢纽作用,与中上游港口展开合作,拓展长江战略的效能;二是南翼的宁波-舟山港,辐射浙江腹地区域,构建“浙江港口同盟”;三是以北冀洋口港为中心,依靠洋口港的深水港优势,对苏中乃至苏北地区进行辐射,将洋口港打造成为江苏省重要的新出海口,并与上海港形成组合港,开设洋口港至近洋及远洋集装箱班轮航线。
      以市场化运作为引导,对港口的功能和布局持续优化,进一步提高集装箱港口布局的科学性,对近洋和远洋集装箱航线进行合理规划,推进南京等长江枢纽港口与上海、舟山等滨海集装箱主干线港口进行有效对接,有效解决南通港通州湾港区腹地集疏运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南通港在江海联运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明确的分工协作,建立高效的干散货通江达海联运和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转体系。强化南京长江下游港口与舟山港口的江海联运服务效能,支持3~5万吨级的海运集装箱船直达南京港;同时大力发展长三角区域至宁波舟山港、洋山深水港的干散货及集装箱通江达海的运输航线,积极有序地推动长三角苏北港到连云港的江海直达运输线。到2020年,基本形成干支联动、近洋远洋航线合理匹配、大宗货物江海联运与直达、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新格局。

      4.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打造航运科技创新制高点

      在上海现有国际航运人才储备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内外著名教育与培训机构及科研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开设高端国际航运与物流类培训课程,使航运人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引进高端航运类(如航运金融、航运物流)人才,实行开放式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航运服务能力,使现代航运服务业务对外辐射能力达到世界级水平,基本建成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在此聚集航运服务要素,跻身全球百强航运企业。进一步提高航运融资与保险、海事教育与研发、海事法律与仲裁、航运咨询与信息等服务能级。构建健全的航运服务人才评价体系,如航运保险、航运金融等,创立与国际对接的职业技能评估制度。利用云数据、物联网、互联网、AI等创新技术,推动航运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与国内国际“官产学研”组织加强合作,将上海发展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知名的航运与物流类人才的培训中心和高端人才培养基地,为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打造航运科技创新制高点。

      5.持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和深度,积极探索建立长三角自由贸易港

      近些年来,上海积极推动自贸港建设和自贸区发展,先行先试积累的经验使上海在建立长三角自贸港具有主导地位。同时,长三角地区各个港口优势明显,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南京南通港也是有名的国际港口。因此由上海、浙江、江苏共同发展自由贸易港,在高效推进洋山+临港地区大力开放发展的同时,把宁波-舟山港和南京-南通港也吸收进来,通过离岸贸易、服务贸易和互联网跨境贸易等多种平台,建立长三角地区建设自由贸易港,加快达成零关税、零补贴、零非关税壁垒“三零”目标,减少通关费用、节省时间成本及物流费用,增强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心,从而促进长三角湾区经济实跨越式发展。

结语
      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对推动长三角湾区一体化、提高湾区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长三角湾区一体化和经济高效发展过程中,对国际航运服务业提出更高的标准,两者相互作用互相促进。这不仅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是对标国际化发展的新机遇,冀望在长三角湾区内的三省一市的共同推动下,全面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实现长三角湾区经济提升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子雨, 黄琨.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J]. 现代企业, 2017(1):9-10.

     [2]戴东生. 加快国际中转发展,共建国际航运中心[J]. 交通与港航, 2018, v.5(03):28-31.

     [3]林锋. 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成全球航运资源配置中心[J]. 社会科学, 2010(6):28-36. 

    [4]王震国. 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J]. 交通与运输, 2014, 30(6):21-21. 

      [5]井艳. 合作发展长三角港口, 共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C]// 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港口航运科技论坛. 0. 

    [6]李娜, 张岩. 构建长三角大湾区的几点思考[J]. 江南论坛, 2018, No.339(07):6-9.

      [7]王列辉. 整合长三角港口资源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5(4):21-25.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