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科学城打造创新策源地 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8-19 点击量:
一、张江科学城概述
1.张江国际科学城地理位置概况
2011年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张江科学城,科学城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心地段,规划面积约94平方公里。其中约25平方公里核心园区中的17.1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已经基本完成建设,包含张江高科技园区、康桥工业园、国际医学园区三大园区。最后为加强与龙阳路枢纽、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周边地区的协调和联动发展,外扩形成衔接范围,总面积达到191平方公里。现如今,高校、创新型研发机构、高新企业、集聚张江科学城,尤其是在生物医药、信息通讯等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形成高科技园区。
2.张江科学城发展起源与张江发展内涵
1992年7月,张江正式由国务院批准成为独立建制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区,我国早期的第一批高新区中就有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20余载的发展历程中,也刻印下张江在创新发展中的三次转型足迹:
二、张江科学城发展现状与助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瓶颈
三、把张江科学城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科学城,助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一)充分发挥张江科学城的科创核心作用,打造国际化的智能产业创新集群
张江科学城作为上海科创中心核心区和国家级科技高地,集聚了一大批科学设施、科学平台和一流创新型院所,它不仅是自贸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载体,也是连接着科创中心与“四个中心”的融合与发展的纽带。在打造国际化的智能产业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1)通过张江科学城建设,发挥科创中心核心载体的能效,实行创新改革制度的推进成为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加强国际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优化生物医药和积极推进高端装备等优势创新集群,打造名扬世界的科学城,带动科技金融城、保税贸易城、临港新城、浦东航空城的“五城联动”。(2)临港实现了在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产城融合“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张江作为核心功能区,要加强与临港新城在人工智能制造和口岸经济上的联动,积极发扬科研精神,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科创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组建培养科技创造的拔尖人才,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创新集群,主动参与和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二)完善创新人才引进制度和培养力度,吸引全球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张江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些年,张江科学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才优先,加快推进人才兴区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加大领军人物、青年精英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张江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人才改革试验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实施人才开发制度,快速扩招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新创业人才,因此,也成就了张江科学城成为开放度最高的国际人才“宝地”。组建团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经济,组建高能效率国际化科研团队则需要需要5-10年的时间筹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坚持执行以人才为根基,为完成优异的科研成果,从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把握每一次成功的机遇。在引进人才时,真正了解人才的需求,在满足物质保障的同时,给与一定的精神保障。完善人才成长发展使用的体制机制,使得管理方式更人性化,通过建立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从而能引进更多的人才,也会留住更多的骨干,尤其是正处于30岁-40岁“创新活跃期”的青年精英人才,为科创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在全国招贤纳士的行动下,上海应该发挥地域优势抓住机遇,加大动作为张江引进杰出的科学研究人才。
2.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人才使用制度与创新人才注册地脱钩制度
众所周知,外籍人士在我国无法从事科教领域的高层行政管理工作,这一现象迫使接轨国际人才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困难,必须尽快调研出台适合外籍人才长期来沪工作的人事制度的系列安排。外籍人才在进行项目申请、融资、成果推广等方面工作时,应加大扶持力度,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外籍人才参与重大科技计划,担任科研教育领域高级别的行政层级职务。建立人才政策与注册地脱钩制度,对注册地不在本地区的重大研发平台、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科研院所的相关人才团队给予享受张江和浦东新区同等政策待遇和权利。通过这一系列外籍人才引进创新激励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才到张江发展,这些外籍人才都将为张江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
3.设立国家科学人才基金,为创新创业人才服务
解决外籍人才的社会保障是吸引和稳定外籍人才来沪的关键问题,未来张江计划积极向全球科创中心拓展布局,那么有必要整合各部门现有资源和政策,设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才基金,一方面用来支持科研团队的基础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对外资研发中心人才和项目在张江进行创新创业提供保障支持。除了设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才基金,还可以策划在科创发达国家城市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为到张江创新创业输送更多海外人才和项目、技术。
(三)张江科学城应培育创新文化,着力打造有利于科创中心发展的开放包容创新环境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人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来推动社会与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更是需要不间断的开辟新思想、新创意。科研开发和科技创新是高风险领域,每一次的科研成果都可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在失败中不断的总结反思后取得的成绩。由此可见,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和氛围,有助于鼓励每一位从事科技创业者大胆创新,在做科创科研过程中不会畏手畏脚。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也不是绝对的结果,反而是通往成功的基石,尤其在科研开发、科技创新领域,只有不断创新试验,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才会迈向成功。当前,我国宽容失败的环境亟待改善,需要打造开放包容的氛围,快速推动创新环境的体制机制建设,才能充分调动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四)借助“双自联动”大力发展上海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科创新中心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随着科创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也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不仅要推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联动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快自身能级建设,才能更好把握 “打造张江科技城”、“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机遇。“双自联动”是将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强联手,充分利用。“双自联动”不是简单的物理联动,而是要打造投资贸易便利化与科技创新功能的深层次叠加与有机结合,它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张江科学城的科技创新能力为轮轴,带动其它产业联动。以关键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效能为突破口,构建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通过产业优势互补、产业协同发展,达成升级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能级、加大产业竞争力的目标,将“双自联动”发展落到实处。继“双自联动”实施以来,上海自贸区与张江示范区的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张江科学城创新的“磁效应”和“场效应”,这对上海自贸区的创新能级和张江示范区的开放水准,都有大幅提升,借着“双自联动”的“东风”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当代科创人才立新创意的活力,为推动张江科学技术的发展保障了人才的支持。
1.产学研高度协同是促进创新资源集中和发挥集成效应、显示创新整体活力的重要举措。
首先加速传播平台的建成,调动和创造一切有效资源,可通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宣传力度使建成的传播平台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张江”品牌的人文魅力和科技品牌的影响力,从而加大国际科创组织间的交流,通过开展国际化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的国际交流会,促进人才与资源的交流分享,促使跨国界的科学合作与研发。
其次坚持科技原创与科研成果转化的两者并重,支持国家实验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率先探索“产学研”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在加强“产学研”新机制的同时,设立成果转移转化的绩效考核制度,鼓励企业与科技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平台,进一步提升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带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特色创新发展、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利用发展中国科技的卓越成就,带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再者建立张江国家实验室与学校、地方研究中心和上海科创中心在内的长三角区域运行共建的联合科研机构以及技术服务中心,来实现协同创新的美好蓝图。在联合研究的过程中,发挥和利用双方优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团队战略精神,共同支持科创体系建立。
2.建立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及紧缺科创人才资源库的长三角共建共享机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科技创新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支撑。从建立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的角度出发,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中枢,将长三角区域内的研发资源,例如:高校、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和大型研发服务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硬件与数据的共享机制,建立与各企业不同数据之间的实时共享,同时给予跨国企业和社会企业相应的政策支持,帮助他们加入融合创新服务平台。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为更好地吸引国际人才,打造创新创业的理想“栖息地”,出台对外籍人才来华签证、居留进一步放宽条件、简化程序,鼓励海外企业家到张江创办高科技企业,为长三角输送杰出的国际科技研发人才。
参考文献:
[1]葛培健. 承载国家战略,探索张江模式[C]//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首届)上卷. 2017.
[2]钱智, 史晓琛, 骆金龙. 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研究[J]. 科学发展, 2017(11):5-14.
[3]金姬, 吴遇利. 浦东厉害了,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J]. 新民周刊,2017(40):84-87.
[4]刘思弘. 建设科创中心:张江科学城建设实质启动[J]. 浦东开发, 2017(01):11.
[5]周洁. 张江科学城 第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J]. 新民周刊, 2018(14): 42-43.
[6]钧家. 新时代,张江开启科创发展新征程[J]. 上海企业,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