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转化院士经济发展新动能

来源:  发布日期:2022-10-22  点击量:

(创新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转化院士经济发展新动能)


唐坚/文


院士是科技创新的“引导者”,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准。院士科研项目和成果的成功落地,可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国际院士产业园,主要是指将国内外院士与现有优势资源加以整合,在产学研充分结合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国际原始科研成果产业化,从而形成当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建设,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院士,率先占据科技创新“制高点”,高质量发展“院士经济”,从而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本质需求创新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所在。长期以来,许多科研成果都被扼杀于产业化的“道路”中,如何打通科研与经济间的“桥梁”,保障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是实现创新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院士,既是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权威代表,又可引领行业未来的发展。通过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建设,推动产学研更深层的合作,促进技术优势向生产优势转变,汇聚更加丰富的创新要素,大幅加强创新能力,构建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体系,从而实现创新发展。

2.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是壮大产业实力的强力保障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既能为当地创造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加快产业的聚集。通过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可以实现院士与当地企业的高效对接,加快院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提高产业转型升级的效率,进而为产业实力的不断壮大提高强有力的保障。

3.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是支撑领先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城市间的竞争,本质而言就是人才间的相互竞争,引进1个院士便可吸引包括教授、博士以及硕士等在内的10余位高级人才。通过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可为当地企业培育更多的高端人才、创新人才以及综合型人才等,确保在“院士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强大的人才支撑,从而有利于实现领先发展的目标。 


二、打造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创新模式


1.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硅谷”模式“硅谷”模式,其关键在于以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为中心,促进科研和生产相互结合,将科研成果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或产品,打造高技术联合体。在国际院士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可学习“硅谷”模式,科学制定“院士创新生态系统全面升级方案”。在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时,应牢牢把握“创新、创业、创投”这个关键,建设高端人才互动及项目合作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权交易平台,以及“双创”投融资服务平台等,打造世界领先的院士创新生态系统。

2.“全方位配套服务”模式针对当前院士等高精尖人才“重科研、轻管理”的现象,在国际院士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制定三大政策、建立三大服务机制,以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其中,三大政策主要包括:第一,关于引进院士科研项目的招商引资政策;第二,关于引入院士等高精尖人才的政策;第三,关于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三大服务主要包括:第一,项目落地和建设方面的服务。成立服务协调小组,提供“配套式、全过程、系统化”的服务。第二,企业管理和项目运营方面的服务。建设职业经理人才团队,主要涉及职业经理人、财务以及销售等人才,为院士项目提供服务。第三,创新创业方面的服务。成立专业化的专利分析和评估中心等服务机构,为国际院士产业园企业的技术交易、专利布局以及专利申报等提供服务与指导。

3.构建“开放、包容”园区模式目前,国内各园区的发展受地域面积的限制较大,所以在国际院士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可采取“开放、包容”的园区模式。所谓国际院士产业园,也就是不再受区域的限制,可称其为“没有围墙的产业园”,能够加快资源流通。从规划方面看,可考虑采取“1+N”模式,其中“1”代表国际院士产业园核心区,“N”代表特色产业园,比如机器人产业园、大学生“双创”产业园等。在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时,需重视突破传统园中园模式的局限,紧抓符合园区定位的科技项目,紧紧围绕新兴产业链,构建“双创”生态机制,持续探索国际院士产业园各类要素协同创新的新体系。 


三、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发展前景


1.从“才富”到“财富”当前,“院士产业”已经发展成上海、浙江、河北、江苏、湖南、安徽以及山东等地的全新产业。各地政府部门遵循“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发展思想,牵头构建引入国际院士的平台,全面发挥国际院士的资源聚集效用及技术引导力,推动其与当地产业的相互碰撞,将国际院士的“才富”转变为“财富”。

2.引领科技创新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建设以科技创新需求及产业发展为主要引领,以国际院士为人才基础,大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此同时,院士在工程技术与科学技术界的影响力极大,其数量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对当地经济是否能够高质量发展有决定性影响。院士是有关技术领域的尖端人才,掌握着该领域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国际院士产业园建设,院士直接进驻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关,不但能够推动产业优化、转型,同时国际院士产业园还可全面释放创新动力引领科技创新。

3.拉动当地就业规模的扩张就业规模的扩张离不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持地区经济高速、稳定发展,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当地的失业率。地区整体竞争实力主要是由当地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与否来决定的,而科技创新机制的不断优化应当以高技术的产业化为前提。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建设可以拉动当地就业规模的扩张,积极发展国际院士产业园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并且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建设还可带动若干有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4.生成人才培养的驱动器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更加是企业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院士不仅为地区经济经济“献力、献智”,同样还在滋润着文化创新及人才培育沃土。国际院士和企业在合作申报、承担科研项目时,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活动、相互沟通科研技术,培育大量青年创新人才,促进企业科技团队的壮大。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建设可以有效化解产业发展遇到的难题,以顶尖技术促进人才培育。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国际院士与企业的精准对接,将国际院士产业园打造成人才培养的驱动器。 

四、创新建设国际院士产业园,大力发展“院士经济

”所谓“院士经济”,也就是以满足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为根本目标、以院士科研成果产业化为主要手段、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联系“桥梁”,全面发展院士在技术引领和资源聚集方面的重要作用,攻破关键核心技术限制,以实现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

1.合理制定“院士经济”发展规划在全力推进“院士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合理制定符合当地要求的“院士经济”发展规划,以制度促进“院士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院士合作创新工程落地,在当地院士的带领下,瞄准科学前沿和科研成果转化,积极与国内外院士开展合作,从而加快“院士经济”的发展步伐。

2.破除限制“院士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首先,在制度方面对市场进行突破。在市场经济强大力量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其他区域的经济主体,特别是央企、民企以及外企等,为发展“院士经济”搭建良好的平台。其次,在体制方面对院士进行“松绑”。通过股权分配、产权保护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院士专家。进一步优化院士科研项目利益保障机制,明晰院士和企业的具体权利和义务,持续强化对院士知识产权和科研成果的保护。最后,在政策方面向企业提供更大力度的资金支持。不断丰富财政支持方式,鼓励当地企业“做大、做强”。如此,有利于为“院士经济”发展打牢产业基础,以此实现院士人才与当地企业的无缝衔接。

3.科学构筑“院士经济”发展合作平台为实现“院士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应充分整合企业、社会、高等院校的力量,建立三方合作平台,保障院士科研成果和项目能够在当地成功落实。现阶段,发现“院士经济”的主要模式有:其一,“1+X”,即1个院士为若干企业服务;其二,“1+1”,即1个院士为1个企业服务。通过搭建合作平台,让各方从自身能力与发展需求出发,探索合作契机,促进院士资源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当前,“院士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国际院士产业园建设背景下,应科学构筑发展合作平台,汇聚各方优势资源,从而促进“院士经济”更好发展。

4.深度强化“院士经济”发展服务支撑在对园区的支持上,优先推荐国际院士产业园评定各类国家级、省级园区,并享受相关政资金配套支持;在对企业的支持上,企业与院士开展合作及成果转化的项目,符合条件的优先列入省级重点项目,给予各项省市级财政资金支持;在对院士及其团队的支持上,从项目扶持、资金资助、职务职称、学术交流,以及医疗、保险、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院士及其团队政策支持和保障服务。为发展“院士经济”提供完善的服务支撑。结语新时代,中国与全球各国间的科技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院士人才双向流动,不但表明中国的科学技术正逐渐逼近世界顶尖水平,而且正在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科技潮流,这将更加为“院士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发展“院士经济”的重要载体,国际院士产业园的建设对创新发展有着极大的价值。所以,应采取合理、高效的模式,以提高国际院士产业园建设的效率及质量,从而促进“院士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