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丨中俄睦邻友好:新时代中俄合作共赢与深度发展的内生力量

来源:唐坚院士  发布日期:2023-01-29  点击量:

【摘要】近年来,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中俄两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不断深化,高层互动日益频繁,中俄睦邻友好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保持年均5次的会晤,体现出两国最高领导人对中俄睦邻友好的高度重视,即中俄关系对两国而言均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是保护世界和平及区域稳定的中坚力量。为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中俄需全面释放全面战略协作的巨大动能,不断巩固中俄睦邻友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章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社会稳定三方面分析了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核心维度,并且对中俄合作共赢的历史演进和深度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与此同时,文章对于新时代的中俄合作共赢与深度发展提出了四条发展路径:经贸层面:坚持合作共赢,创新经贸合作模式;文化层面:构建立体网络,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科技层面:承担大国责任,协作推动原始创新;能源层面:深化能源合作,推进中俄能源合作进程。

关键字:国际形势;中俄关系;睦邻友好;合作共赢;深度发展

1  引言

目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然存在,导致中俄睦邻友好关系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虽然外部发展环境如此严峻,但是中俄两国间的合作并未停下脚步,在两国共同努力下中俄贸易额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2年成为俄罗斯的首要贸易伙伴国。俄罗斯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俄两国有着十分庞大的市场,合作前景非常广阔。中俄两国有着十分漫长的边境线,为中俄睦邻友好提供了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天然的地缘优势。近年来,中俄两国互办了若干国家级的主题年活动,主要有“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年”“媒体年”“地方交流年”和“科技创新年”,为中俄合作共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21年,中俄正式建交72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25周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中俄睦邻友好关系迎来新时代。未来,中俄两国将会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为新起点,不断深化经贸、文化、科技和能源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以实现新时代的中俄合作共赢与深度发展。

2  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核心维度

2.1 政治高度互信

2019年中俄建交70周年,两国领导人互致贺电,普京总统在贺电中高度称赞近年来中俄双方在各领域合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果,两国间的政治对话日益层次化和丰富化,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国等机制内为区域及国际问题的有效解决共同努力。多年来,通过中俄两国的不断努力,中俄关系已成为大国“合作共赢、睦邻友好”的典范。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谋划下,中俄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发展,已形成广泛共识。第一,中俄两国坚定支持对方且重视保护自身的核心利益,实现政治层面的高度互信;第二,中俄两国积极推动经贸、文化、科技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内生动能日益突出;第三,中俄两国积极参加全球治理及国际事务,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俄建交70多年来,在双方的不懈努力下,实现多领域、全方位、系统化的密切合作,构建起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有利于增进中俄人民福祉,又有利于保护世界和平。在中俄双方最高领导人的统筹部署下,目前中俄两国的政治关系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政治上的高度互信,为两国在各领域的密切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2 经贸互相依存  

近年来,“一带一盟”对接合作不断深化,“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中俄双方合作空间广阔。2021年,中俄双方的贸易总额高达1470亿美元,较2020年增加37.4%;其中,俄罗斯对中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为675亿美元、795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20亿美元。从贸易结构方面看,2021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天然气、石油等能源产品,出口额达51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5.2%,较2020年增加45.2%。虽然中俄两国的基本贸易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能源产品贸易额却大幅增长,这主要受中俄能源合作层次提高的影响。与此同时,近年来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结构也在持续优化;2021年,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车辆、机械、机电等高附加值产品的贸易额为415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61.5%,较2020年增加3.6%。俄罗斯企业在对传统产业进行现代化改造的过程中,对于高端机电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重点发展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远东超前经济发展区以及各种经济特区等,将会对中国的机电设备维持稳定的需求。

2.3 社会长期稳定   

近年来,俄罗斯社会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普京总统的支持率多年来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第一,普京总统的执政能力及爱国主义精神符合目前俄罗斯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第二,俄罗斯人的自信、自尊以及非常丰富的资源,对经济压力有较强的承受能力;第三,西方国家的制裁激发了绝大部分俄罗斯人的凝聚力;第四,大国意识显现,俄罗斯人的优越感与荣誉感大大提升;第五,俄罗斯将技术、能源、交通以及银行等战略部门交由国企管控,有助于保持社会稳定。与此同时,当前中国的社会长期稳定及经济高速发展是世界公认的“奇迹”。无论国际形势发生何种变化,中国政府秉持“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统一、 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了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长期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3  中俄的合作共赢与深度发展

3.1 中俄合作共赢的友好演进

(1)互融时期

首先,从政府合作方面看,中俄双方构建起科技和经济交流机制。中俄两国实现了总统和总理级别的制度化交流,成为中俄合作共赢的核心特征;截至1999年,中俄两国共签署了120多项政府首脑与国家元首协议。其次,从经贸方面看,中俄经贸合作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和波动调整期,开始在经贸合作领域虽然有进展但并不明显,主要是以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为贸易主体的边境贸易。1999年中俄双边货物贸易额为57亿美元,其中33亿美元主要集中于普通制成品。最后,从安全方面看,1993年中俄两国的国防部长签署了“关于互不使用核武器的协定”。

(2)奠基时期

首先,从经济方面看,中俄两国采取若干措施来促进经济关系。2008年8月,中国国务院宣布在东北边境的对外贸易中将使用人民币,双方承诺在贸易过程中逐渐用本国货币取代美元;截至2010年底,卢布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结算的第二大货币。其次,从区域安全方面看,中俄双方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互相交换《关于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议》批准书,从根本上解决了两国的边界问题。最后,从人文交流方面看,中俄人民合作委员会成功举办了2006—2007年“俄罗斯年”和“中国年”、2009—2010年“俄罗斯语言年”和“汉语年”等国家级的主题年活动。其中,大部分活动的目标是解决与体育、医学、文化、教育、媒体、旅游等相关的问题。比如,俄罗斯开设的孔子学院和汉语课程,就为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有效的沟通交流管道。

(3)深度时期

首先,从区域政府合作方面看,中俄双方加快建设跨境基础设施,“俄罗斯远东发展规划”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持续推进。中俄两国间的合作,在此时间不再局限于传统经贸领域,双方进一步在科技创新、人工智能、航天合作、5G网络、卫星导航、通讯运营、物联网以及网络安全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其次,从能源贸易方面看,伴随中俄合作共赢关系的持续深化,双方的能源合作范围不断扩大。2022年,中俄两国签署了全新的能源合作协议,双方将会在天然气、原油等领域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在俄罗斯受西方国家制裁的环境下,中俄两国在能源方面的协同效应也成为促进中俄合作共赢的有利因素。最后,从军事合作方面看,中俄双方的军事互动日益频繁,基本上每年都会组织联合军事演习,反映出两国在保护区域和平领域有着高度的军事互信。例如,2016年中俄双方签署的政府间协议、中俄直升机公司联合开发重型直升机以达到中国市场的要求。

3.2 中俄深度发展现状

(1)中俄坚持推动全方位、多领域的务实合作

近10年来,中俄双方的贸易合作快速、稳定发展,2012年中俄贸易总额为881.6亿美元,2021年贸易总额达到了1470亿美元。俄乌事件暴发后,中俄双方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前8个月,中俄贸易总额为1172.06亿美元;据预测,2022年全年中俄贸易额将超过1700亿美元。2021年,“中俄科技创新年”成功举办,重大战略性项目有序展开,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对接。2022年,俄罗斯全面实施《2030年前国家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成功召开,中俄双方全方位、多领域的务实合作迎来新机遇。此外,中俄双方不断深化前沿科技领域合作,强化传统能源领域合作,实施核能领域一揽子合作;同时,两国在病毒检测、疫情防控、药物与疫苗研发等领域的合作也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2)中俄坚持维护以国际法为根本的世界秩序

当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关系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妥善解决各类全球焦点问题的关键性积极因素,在世界秩序维护中起到着重大作用。在全球性事务中,中俄两国始终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全面践行多边主义。中俄双方不断强化在全球性事务中的合作,在全球治理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挑战打着“多边主义”和“规则”旗号的冷战思维与霸权行径。2022年,普京总统出席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是对中国筹办国际体育盛会的大力支持,其有效制止了极个别国家体育政治化的“阴谋”。与此同时,中俄最高领导人实现了近两年来的首次线下会晤,同时针对两国关系、重大区域及国际问题展开深度交流,达成更多的全新共识。

(3)中俄坚持开展多边框架内的合作

当前,上海合作组织已开始了全新一轮的扩员,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中俄将与其他成员国共同遵守“上海精神”,坚持走“安危共担、团结合作、互学互鉴、开放融通、公平正义”的发展道路。2022年,中国担任金砖国家主席国,与俄罗斯联合推进金砖国家在各领域的全方位合作,积极推行真正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多边主义。在联合国安理会框架内,中俄双方深化合作,推动常任理事国就加快经济复苏、加强抗疫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等重要议题加强协调。

4  百年大变局下中俄睦邻友好关系迎来新的机遇

4.1 西方制裁将提高中俄经贸合作意愿

近几年内,西方国家针对中俄两国采取了差异化的制裁手段,如此反而促使中俄两国“抱得更紧”,经贸合作意愿不断提高。从金融方面看,中俄双方共建“中俄结算中心”,旨在有效解决中俄双方贸易过程中的支付结算问题;未来,将会以此为基础打造“多边结算中心”。与此同时,中俄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2020年,50%以上的中俄贸易结算并未使用美元,卢布与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占比逐渐升高。并且,中俄在金融领域的深化合作既有助于推动全球货币体系的多样化发展,又有利于避免美国依托美元霸权对两国可能采用的制裁手段。从能源方面看,在油气领域中俄双方互为重要战略合作伙伴,能源合作的“压舱石”作用更加突出,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能源进口来源国。例如,2022年2月,俄石油公司和中石油集团签订了“原油购销合同补充协议”,为中国西部炼厂供油提供保障,累计向中国额外提供1亿吨原油;当月还签署了“中俄远东天然气购销协议”,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多输送100亿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气。

4.2 数字经济将扩大中俄战略协作的深度与广度

目前,全球已迎来数字经济发展“黄金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能。细分领域市场迅猛发展,“互联网+”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服务模式持续变革,新业态和新产品大量涌现。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人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线教育、居家办公、视频会议和网上购物等快速发展。疫情虽然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了全新的机遇。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中俄双方全面战略协作的深度与广度将进一步扩大。

4.3 气候变化议题将形成中俄绿色合作新领域

根据《2020全球风险报告》可知,未来十年内的全球五大风险都属于环境风险,主要包含企业和政府采用的气候变化应对举措的失败;极端气候导致基础设施损失、财产损失和人命丧失等;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后果的生态系统崩溃和主要生物多样性损失;人为环境破坏和灾难,包含环境犯罪,比如放射性污染和土壤破坏等;造成工业资源严重匮乏以及地磁暴、海啸、地震和火山喷发等极端自然灾害。2021年,世界各国频繁遭受极端天气引起的自然灾害,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的大环境下,环境问题及气候变化导致的风险日积月累,其破坏力是十分巨大的。在此背景下,气候变化议题备受国际社会的重视,“低碳、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中国和俄罗斯都将环境问题当作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主要方向。在绿色发展方面,中俄双方将会开拓全新的合作领域、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5  百年大变局下中俄睦邻友好关系面临的挑战

5.1 全球博弈不断加剧

经济发展是中俄双方经贸合作的根本前提,现阶段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都面对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在西方国家制裁措施不断升级的环境下,中俄双方经贸合作将面临更加恶化的外部环境。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采取“遏制”措施,为了确保制裁效果,对与俄罗斯密切合作的中国企业施加巨大压力。除此以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通过媒体传播影响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偏差言论,阻碍中俄双方的经贸合作。目前,美国依然将中俄当作最主要的全球战略竞争对手,美国采取各类手段及措施限制中俄两国的发展,企图使中俄在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以及产业转型等层面放缓速度,从而进一步拉大与美国间的差距。特别是在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美国对中国实行“小院高墙”战略,严重影响中国企业供应链及产业链的稳定性。如果中俄双方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国内需求及购买力大幅下降,对外经济合作及对外贸易将会遭受巨大的影响。

5.2 经济逆全球化明显

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严重阻滞全球化进程。尤其是疫情以前美国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对全球化进程影响极大,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有所抬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效率优先”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布局的劣势全面暴露。以往,全球各国供应链产业链布局更为重视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疫情环境下全球供应链日趋紧张,国际运力下降,国际运费也大幅上涨。许多国家及跨国企业均意识到保证经济安全的重要价值,要解决好安全和发展间的关系问题。全球供应链布局将从以往的注重“利润和效率”转向于当前的注重“安全和发展”,供应链产业链布局逐渐趋向于多样化和本地化。未来,中俄双方在开展合作时,不仅需考虑发展因素,更加需重视安全因素,避免发生信息安全风险、粮食安全风险、能源供给风险、金融风险等等。

5.3 西方制裁力度加大

一方面,支付结算问题。西方国家将俄罗斯的多家企业与银行作为制裁对象,在中俄贸易合作过程中,俄方企业无法使用美元,付款银行大都是制裁对象,造成中国企业收不到货款。另一方面,中方企业将面临次级制裁。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采取严厉的经济制裁措施,  在中俄双方贸易合作中,中国企业需接受严格的合规审查,否则就会受到次级制裁;西方国家禁止向俄罗斯出口和运输高新技术产品,俄罗斯无法从西方国家获得芯片、半导体、汽车零件以及技术设备等相关产品,期望能够从中国购买,然而美国政府频频施压中国企业不得向俄罗斯出口半导体等产品,否则将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6  全方位巩固中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俄合作共赢与深度发展

6.1 经贸层面:坚持合作共赢,创新经贸合作模式

一方面,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当前,国家和国家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层面的竞争与合作是国家和国家间联系的最重要部分。所以,利益分配是否合理已成为影响国家间关系的关键因素。当代社会,人类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唯有秉持“合作共赢、利益共享、共同繁荣”的原则,才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中俄双方开展经贸合作的过程中,推动投资与贸易更加便利化、自由化,共同引领全球经济向着更加“包容、开放、共赢、平衡、普惠”的方向发展,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树立起牢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同心,坚定中俄双方合作共赢的理念,联手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创新经贸合作模式。创新,在国家间的经济竞争与合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创新涉及的并不只是企业的科技创新,更加体现在国家间经贸合作模式的创新。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所有事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创新经贸合作模式是实现新时代中俄合作共赢与深度发展的基础。俄罗斯作为全球最主要的资源国家,资源出口就是其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几年内,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带动着能源企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大幅增长,中俄双方经贸合作的互补性日益显现。所以,要不断创新中俄经贸合作模式,打造全新的增长点,使得中俄两国企业构建起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技术合作体系,以实现中俄双方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释放合作内生动能,进而实现中俄两国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目标。

6.2 文化层面:构建立体网络,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

对于新时代中俄双方的文化合作,首先应加强两国对全球形势的认知协调,强化战略互信,此是实现中俄双方战略协调和对接的重要基础。俄罗斯坚持以地缘政治为中心的战略视角,追崇实力现实主义,重视灵活性,对于关乎俄罗斯根本利益的事情“寸步不让”。中国外交强调公理和正义,在民族和领土等原则问题方面绝不退让,注重采取和平方式解决矛盾。中俄双方均有着极高的民族自豪感,其战略文化如何实现深度合作对双方的智慧是极大的考验。

中俄双方文化合作的核心方略是构建立体化人文交流体系,持续深化文化交流和合作,不断加强战略对话,及时解决矛盾与分歧,高度尊重中俄双方的战略利益,维护世界及欧亚地区的战略稳定性。始终坚持中俄“1.5轨”和“二轨”交流体系,其中“1.5轨”主要是指由政府人员及民间人士共同参加的、以讨论政策为根本目标的对话,政府人员均以“私人身份”参与,并不代表政府立场;“二轨”是指通过退休官员、学者的沟通交流,以民间方式进行,因为方式比较广泛和灵活,通常可以发挥出政府官方管道很难发挥的作用。“二轨外交”不但是政策和知识产生的重要平台,而且还是关键的战略交流管道;媒体是传播战略、引导舆论的主要工具。中俄双方只有坚持“多管齐下”原则,构建起“网络化、全谱系、立体化”的沟通交流管道,才可以在战略、思想和视界上达成共识,形成有效沟通,推进中俄合作共赢与深度发展。

现阶段,中俄双方的全球战略协作依然是从上到下的,又或者说是由政治推动的。其解决措施主要有:第一,不断加大战略投资,大力支持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框架下各式各样的人文交流项目,特别是青年项目,例如“中俄青年创业孵化器”交流项目、中俄青年论坛活动等等;支持建设若干中俄关系专业智库,设置中俄关系研究项目,全面吸收对象国研究人员,增强政策对话与学术互动。第二,充分发挥市场的重要作用,激励包含民间团体、跨国企业、非政府机构以及国际组织等在内的非官方主体发挥自身的优势,填补民间与社会“空白”,进一步夯实新时代中俄合作共赢与深度发展的民意与社会基础。

6.3 科技层面:承担大国责任,协作推动原始创新    

首先,承担大国责任,建立开放型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中俄双方需要充分利用好自身拥有的完整创新链条、优质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创新业态等优势,实现中俄优势互补,共同建设涵盖“技术攻关+基础研究+人才支撑+科技金融+成果产业化”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以转变体制机制衔接方式、构建开放型创新平台、引进国际高端创新人才等为出发点,打造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等相关领域的创新“高地”,提升中俄在全球创新体系的核心纽带地位。中俄双方需要充分发挥大国的带头示范作用,共同建设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中心,提供公共产品,从而形成新时代中俄深度发展的新格局。

其次,推动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结合。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既是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又是技术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扎实基础,更加是实现新时代中俄合作共赢与深度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强调“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普京总统也强调“将集聚力量探索全新的解决方式,充分利用自主技术储备,促进创新企业发展。”现阶段,价值链争夺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主要“阵地”,推进全球各国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应当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的带动效应,以产业链为中心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为中心部署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结合。在此方面,中俄双方应深化合作,全面发挥俄罗斯在原始创新能力及基础科学方面的优势,全面发挥中国在产业基础与应用技术方面的优势,聚集中俄双方的优势创新资源,在实现技术创新的前提下快速完成产业化应用,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中俄合作共赢与深度发展的重要作用。

最后,加强大科学装置的全球合作功能,协作推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活水源泉”,而参加全球大科学工程是健全国家基础研究发展体系的主要路径。中俄双方需不断深化在全球大科学工程领域的合作,组织引导全球大科学机制和大科学计划的互相配合,进而在应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的前提下不断优化从项目、政策、基地到人才的部署。由于参加全球大科学技术需要大量的高端基础研究人才,中俄双方在合作中可实现取长补短,进而解决好两国人才匮乏的问题,实现新时代的中俄深度发展。

6.4 能源层面:深化能源合作,推进中俄能源合作进程      

第一,拟定中俄能源合作预案,沉着应对俄乌冲突造成的短期政治风险。对于俄乌冲突或许会引起的次级制裁,包括国际结算问题与技术出口限制等,应对中俄双方当前的能源合作项目进行风险排查。充分发挥中俄主管部门定期会晤平台的作用,对中俄能源运输和项目建设企业的运营风险进行排查,全程监控涉及北极能源项目的联合船舶租赁、投资以及运营等项目。

第二,优化中俄能源合作重心,适应全球能源市场供需情况不断变化的形势。在俄乌冲突与“零碳竞赛”的背景下,世界能源版图持续发生变化,由此引起北极能源及航运市场的变化;所以,需要对中俄现有合作项目的阶段性目标及项目进程加以调整。此外,还应不断完善《中俄北极开发合作路线图》,确定北极能源项目和航道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后排序,激励中俄双方企业按照能源市场的供需情况,有一定选择性地填补西方企业退出的市场、技术和股权“空白”。

第三,创新中俄能源合作类别,迎合“零碳竞赛”发展需求。结合新能源革命的具体进程,尝试对北极可再生能源进行开发,按照中俄双方能源转型现实需求开展关于北极氢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对话,强化漂浮核电站建设项目合作,构筑中俄北极清洁能源合作沟通“桥梁”。着重推动液化天然气开发及运输等相关的配套合作,遵循市场化准则对“长周期”基建项目及石油项目实施系统评估。建立中俄双方联合科研创新体系,共同构建北极智慧能源网络、加速能源产业技术革新。并且,在俄罗斯“能源变现”与其他国家“冻结开发”间寻求平衡点,防止受到“气候门槛”和“绿色标准”的影响,最后形成“1+N”的创新合作方案,其中“1”指的是液化天然气、“N”指的是多种清洁能源。

第四,积极探索实践全新“亚马尔+”形式,充分发挥中俄能源合作“重心东移”的重要价值。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中俄双方开展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是“亚马尔项目”,该项目处在俄罗斯的北极圈内,是当前世界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工程,被誉为“镶嵌在北极圈上的一颗能源明珠”。中俄双方应当学习亚马尔项目的成功经验,在能源项目市场开发、投融资、合作运营、保险、技术和设备采购等领域,尝试与韩国、印度等国家开展三方合作,全面发挥各国在航运、能源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以此来巩固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关系。

第五,完善中俄中长期能源合作政策,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首先,进一步提高中俄双方在技术标准、政策导向、中长期规划、投资形式等方面的协调性,重视能源开发及航道基建项目。其次,将打通“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当作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根本前提,以能源贸易作为合作纽带,积极探索“冰上丝绸之路”相关通道辐射性、便捷性及安全性项目,产生多利益主体差异化的议题关联,规避“冰上丝绸之路”的狭义化发展。

7  结论

综上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双方保持着高度政治互信,构建起外长经常磋商、总理定期会晤、元首每年互访等一系列机制,签署发表了若干重要协议、档和声明等,中俄关系从“互相视为友好国家”发展成“建设性伙伴关系”、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成“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中俄两国在经贸、文化、科技、能源等领域积极交流、密切合作,构筑起民众互相交流及深化了解的“桥梁”,促进了民心相通,奠定了新时代中俄合作共赢与深度发展的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中俄双方在意识形态上有着相似的观点、在地缘政治上有着相近的立场、在人类命运上有着相同的理念;并且,中俄两国最高领导人已建立起十分密切的友谊,大大加深了中俄两国与民众的友谊。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俄睦邻友好关系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主要包括西方制裁将提高中俄经贸合作意愿、数字经济将扩大中俄战略协作的深度与广度、气候变化议题将形成中俄绿色合作新领域等;与此同时,中俄睦邻友好关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包含全球博弈不断加剧、经济逆全球化明显、西方制裁力度加大等。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新时代的到来,应当从经贸、文化、科技、能源等层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巩固中俄睦邻友好关系,从而加速推动新时代的中俄合作共赢与深度发展。(作者:唐坚 院士)

参考文献

[1]董博雯.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J].对外经贸,2021(12):22-25.

[2]张爱丽,闻思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经贸合作的新机遇[J].河北企业,2022(09):45-47.

[3]封安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J].社会科学战线,2022(08):250-254.

[4]郭晓琼,蔡真.百年变局下中俄经贸合作新趋势[J].俄罗斯学刊,2022,12(04):67-88.

[5]王晴.国际贸易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2(04):145-147.

[6]苗吉.欧亚战略空间的中俄文化合作[J].东北亚论坛,2022,31(02):112-126+128.

[7]李莉.新时代中俄科技创新合作的动因分析[D].外交学院,2022.

[8]赵隆.双重冲击下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与中俄能源合作议程更新[J/OL].东北亚论坛:1-12.

[9]李春辉.中俄关系将继续前行[N].经济日报,2022-11-03(004).

[10]李靖宇,张晨瑶.中俄两国合作开拓21世纪东北方向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J].东北亚论坛,2015(3):9.

[11]李靖宇,韩瑜.开创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新局面的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02(11):4.

[12]戚文海.中俄科技合作之新态势[C]//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学术讨论会.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