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及对上海自贸区的启示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8-20  点击量:

(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及对上海自贸区的启示)

唐坚/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是为增强地区与域外的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来往的渠道,各个地区和国家都很看重这种贸易合作的新模式。美国、欧盟的自贸区已经发展许多年,经过由单一到综合、从小小型到大型的发展进程,先后出现多种类型的自由贸易区,包含有保税仓型、自由贸易港型、转口集散型、出口加工型和自由边境型等等,从开始纯粹的货物贸易发展到以投资、金融服务为主的服务贸易进行转变。比较来说,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比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时间早,在建设和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健全了完善的管理体系,都值得上海自贸区进行学习和借鉴。上海自贸区在发展过程中,应着重实施差异化战略,稳步提升自由贸易区收益多样化战略、对管理运行的创新机制进行完善,加强金融外汇管理和创新贸易监管模式。

一、自由贸易区的功能概念

      自由贸易区是在设区国家的政治管辖范围之下、关境之外、受海关治外法权保护、无贸易限制的关税豁免区域,也称为免税贸易区或自由关税区、对外贸易区。各个地区和国家在建立自由贸易区时,都会依据各自自身的区位发展条件、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不同,来进行综合考量,来制定合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并根据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形势来选择必要的调整措施。全球大部分国家的自由贸易区通过自由港的模式延伸而来,与自由港的功能大同小异,都以推进对外贸易为重心的发展,同时也让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制造业和金融业、工商业、对外旅游业等多种类型的服务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对进出口商品免征关税是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特点,而且还允许在自贸区内自由从事商品存储、拆改装、重新包装、加工整理、制造和开展展览等各种业务的活动,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达到增加城市财政收入和外汇创收的目的。

二、国外自由贸易区发展过程的特点

      在世界各国大量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在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类别、管理体系、发展规模和关联经济等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变化。在早期,自贸区发展数量较少,地域范围也较小,主要聚集在美国和欧盟,但随着全世界自贸区建设的数量快速增加,地域范围也随之扩张。自贸区的建设在功能定位上也由开始的单一性的贸易来往,逐步向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加工、金融和商品展示等多功能性方面演化。在产业类型上也最初的单一型产业向多元产业进行发展,且涉猎的领域也越来越宽泛;在经济关联上,也使得最早的主要区域内部的关联转变成国家与国家间的密切关联,自贸区的建设也变成大多国家大力实行经济政策的重要的平台。

三、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

      (一)欧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

      欧盟自由贸易区是借助特别突出的港口区位优势和依靠发达的交通网,由传统的物流集散模式发展起来的。因为欧盟是全世界范围内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在欧盟范围内,每个成员国的关税壁垒被消除,劳动力能够随意流动,金融组织机构运营也很自由,各个国家都依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来为欧盟整体服务。在这种优势下,欧盟自由贸易区相较于其他地区就展现出非常强的竞争力,当前欧盟贸易区主要聚集在沿海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德国、丹麦、西班牙等。和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进行比较,欧盟范围内的自贸区都要严格遵守执行欧盟的法律和法规,坚持实行“立法在先、设区在后”政策策略。欧盟在自由贸易区的监督管理方面,严格以政府为主体进行引导管理,政府作为管理机构,可委托或指定专门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推进自贸区的监督管理水平高效运行。尤其是爱尔兰的香农自由贸易区最具代表性。近些年来,欧盟的贸易重心开始向欧盟外转向,着重向非洲、拉美和亚太等地区发展,欧盟的自贸区在这些地方有着非常宽泛的市场发展前景,并主动与其他国家比如智利、墨西哥等南美国家进行合作,建设自由自贸区,探寻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让世界听到更多来自欧盟的声音。

      (二)美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

      美国建设自贸区的历史有80多年,在这期间,自贸区发展势头良好,自贸区建设的数量也全球第一,在国内的沿海及内陆城市遍布自贸区。并且美国的各个州基本都有自由贸易区的散布。针对各个州的地理位置环境和经济发展需求的情况,设立了不同产业功能的自由贸易区。据统计,美国在自贸区建设的空间布局上表现出三种类型:一是临空型,这种类型基本是利用临近机场的优势来发展的,代表有孟菲斯国际机场附近的77号自由贸易区。二是临港型,它的主要代表有:新奥尔良2号、长滩50号等;最后是陆路枢纽型,是利用交通的集聚点而建立起来的自由贸易区,这种自贸区的建设数量最大,功能最强;

      优越的投资环境为美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也是美国自贸区发展良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投资环境的优越性包括:首先,完善的法律法规为投资者提供保障,放心投资;其次是利用国内较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也从另一方面保证了贸易互动的顺利进行;再是运用美国的发达交通信息网络和健全的基础设施为投资者提供条件上的便利。最后是因为世界各国的船只到美国附近港口的数量很少,也为美国的船只出入港口提升了效能。

四、国外自由贸易区发展经验给上海自贸区带来的启示

      (一)上海自贸区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法治制度,保障自贸区高效运行

      国外自由贸易区的成功运营的经验说明,合理的管理体制是自贸区成功的关键所在。当前上海自贸区的管理层级繁杂、职责权利交叉,各管理部门只考虑自身利益,造成各部门间的沟通效率太低,从而使得成本增加。另外,在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留存的政企不分的问题,造成不公平的竞争机制给企业间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上海自贸区要加大管理制度思路的改进力度,尽量降低政府的管制,并进行法治改革,建立健全的法治制度,真正做到政府少管和不管,用法律法规来约束政府管理部门。探寻建立 政企分开的政府引导型的管理制度体系,对自贸区内的管理机构和组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快政府部门转变职能,降低政府强行干预,厘清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大胆放权,让市场经济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起投资人对市场的长远投资信心。通过法制的建设,使自贸区能够高效率运营,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让更多的企业愿意到上海自贸区来投资建设,持续保持自贸区的发展驱动力。在国外投资公司或个人到自贸区进行投资前,首先会考虑经营的风险程度和经济收益的情况,若自贸区缺乏公平公正的优惠政策和正常的渠道来保障其运行,也会降低预期投资收益,国外投资者就觉得投资风险增加,减少投资资金或取消此项投资。另外,完善的法律法规能让政策公开透明化,对自贸区内的企业的运营非常有利,不仅能减少开支成本,还可以提升办事效能,惟有如此,才能让自贸区的各项建设目标得以实现。

      (二)完善上海自贸区优惠的税收政策

      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离不开优惠的税收政策。为加快推动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就必须制定出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促进投资环境的措施,从而更好地吸引海外投资。自贸区在对待区内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产品销往国内时,上海应该对产品进行免收免缴进口值税和消费税的优惠。对进入区内的货物,不仅在关税上要给予优惠之外,也在适当地享有消费税和增值税上的优惠。

      (三)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促进金融外汇管理模式的发展

      上海自由贸易区不但是深化金融创新改革、扩大金融开放性的试验田,也是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开放窗口。在试点项目探索中,要切实放开资本投资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机制,推动离岸金融市场,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为人民币全球化的进展探索出一条康庄大道。鉴于上海自由贸易区管理制度相较宽松,市场化的程度也很高,所以跨境资金的自由流动性也越来越高,自贸区良好的政策环境因素,为人民币资本项下离岸金融和自由兑换起到了非常好推动的作用。

另外,金融外汇创新管理形式,加大对国外自由贸易区发展经验的探究,不断推动金融改革,适当放宽企业购买外汇和外汇贷款偿还的控制,深入简化外汇审批权制度,给每个企业提供相同的经常项目购汇权。与此同时,激励自贸区内的企业走出去,架起更便捷的外汇互换通道,在将来还逐渐放宽海外银行和基金公司的准入门槛,持续为上海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本和货币动能。

      (四)自贸区要创新贸易监管模式,创新外资准入制度

      从国外发展自由贸易区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自贸区战略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因而,在对于建设自由贸易区这一问题上,要坚持不断创新。首先是对贸易监管模式的创新。对监督管理手续进行优化、简化,通过借鉴国外自贸区的做法,建立电子智能通关平台来推动自由贸易区的信息化管理。并建立自贸区企业诚信评价体系机制,利用云计算、RFID等先进技术,整合企业申报、审批、处理、作业等多个环节,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减少成本。与此同时,在保证国家产业安全的条件下,对外资的准入制度进行适当的放宽,深入强化外商企业的注册流程,逐渐实现民营资本与国外投资享受相同的政策待遇。

      (五)加快推进长三角的贸易一体化发展,增强上海自贸区的资源配置能力

      当前,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中心早已不是依靠单纯大批货物流动为主体业态的外贸公司汇聚之地,而是通过利用贸易手段来促进全面性和区域性的资源整合配置。这也让全球性自由贸易区的商贸产业必须具有强大的资金融汇能力、市场整合能力、信息集成能力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和销售的资源配置能力。基于这些基础性的前提条件,要想增强上海自贸区的资源配置能力,成为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国际中心,就必需利用背靠腹地的长三角贸易一体化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