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8-16  点击量:

唐坚/文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随着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胜利的目标注入了新的动力。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能够反映出我国农村长期发展的经验,也能够展现出我国农村长期发展的成果。特别是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来说,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力量。本文回顾了城乡关系发展的历程,阐述了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同时探讨了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城乡融合发展呈现出的新变化,提出了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三农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提高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完善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表明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显著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有助于解决城乡融合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为了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早在2019年4月,我国有关部门就出台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为今后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在总结城乡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我国几十年城乡关系发展的经验,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城乡关系的发展历程

      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经历了较长的发展阶段,自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乡关系开始逐步发展,到党的十九大召开之时,我国已经建立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由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我国城乡关系发生了多次变化。

      新中国建立不久,国家把恢复经济生产摆在了首要位置,积极为广大农民分配土地,大力倡导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交流互助。这一倡议提出后,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增加了城市人口数量,带动了城乡快速发展。不过当时我国还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这种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不能改变我国城乡落后的面貌。

      为了加快经济恢复的速度,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以公有制为基础,根据计划经济的总体目标,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人民公社,实施农村粮食统一选购,统一销售的政策,直接为城市工业发展提供服务。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人民公社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从中不难看出,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并不合理,仅仅依靠牺牲农业换取工业发展,会进一步扩大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发展差距。随着当时户口政策对城乡流动的限制越来越多,工业产品与农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别越来越明显,城乡二元结构在我国逐步形成。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之后,我国经济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取代了过去的计划经济,农民进入城市寻找工作的人数不断增加,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不过,这一阶段城市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尽管取消了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的限制条件,不过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来说,他们在城市建设中不仅成为廉价的劳动力,还需要承担相应的农业税。这在无形之中给进城务工的农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该阶段城市发展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扩大。与城市相比,农村在劳动保障、就业、医疗等方面还比较落后。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城市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类城乡关系问题,需要引起国家的重视,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21世纪初,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形成了对外开放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我国高度重视城乡发展的问题,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论断,强调现阶段的城乡发展重心应当由城市转向农村,在城市的带动下实现农村的长远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当前需要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尤其是在农村发展方面,应当采取提高农民补贴,废除农业税等措施,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2003年至2013年,我国农业投资额在十年内约增长了七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我国农村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与城市的发展差距显著缩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总书记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进一步健全了城乡发展的相关机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2018年我国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均值接近1.45万元,与2017年相比,上升幅度为7.7%。2018年我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的均值倍差减小至2.68,与2017年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不过,我们仍然需要重新审视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这一发展思路强调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要素供给、资金投入方面,城市需要大力扶持农村发展。这种带有明显城市偏向特征的发展思路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城市与农村之间利益分配不均衡,城市与农村之间市场化配置不完善,城市与农村之间发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国内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高的今天,面对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新问题,我国需要在城乡关系理论的指引下,利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激发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形成城乡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从而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彻底消除城乡差距的目的。只有全面了解我国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才能对我国城乡融合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预测,从而明确未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方向,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水平。

      综上所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经历了相互对立、相互缓和、相互融合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与我国面对的全球竞争环境密不可分,也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今后,随着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将有助于我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内涵及关系

      (一)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要坚持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系的基础上,以乡风文明、生活幸福、产业发达为总体目标,不断提高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水平。

      现阶段,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将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同时提出并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的目标,在充分了解三农问题根源,总结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城乡关系发展的全面认识,探索出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所以,乡村振兴战略对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主导力量。

      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相关文件,旨在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今后城乡融合发展做出统筹规划。对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来说,需要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提高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形成城乡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关系

      1.乡村振兴战略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城乡发展必须经历从对立到融合的过程。我党依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在城乡关系理论的指引下,积极寻找适合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从而提出有利于未来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战略。

      2.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我党通过全面分析城乡关系变化的规律,积极探索城乡关系发展的相关经验,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将城镇与农村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强调了城乡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实现了我国城乡发展理念的全新转变,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农村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在农村文化建设、产业布局、环境治理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具体的部署。旨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同时,完成城乡各个领域的全面接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各项政策,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全新机制,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共赢格局,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水平。

      与我国以往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相比,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更为高远。以前我国为了推动工业的快速发展,制定了城市工业化发展的规划。这一规划将工业化发展重心放在城市上,直接影响了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进一步扩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新时期我国对城乡融合的发展目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目的在于形成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共赢局面,体现出了我国对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的高度重视,也显示出我国对城乡融合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

三、乡村振兴中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变化

      2019年8月中旬,我国第一届城乡融合发展会议在北京召开。结合我国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许多学者都发表了自己对于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看法。同时,百余家参与此次会议的组织纷纷发言,提出了建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联合会的构想,致力于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向前迈进。由此可见,我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转移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口数量较多,形成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为了满足用工需要,吸纳了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过,在乡镇企业逐渐兴旺之后,却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于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着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问题。一方面,我国倡导农民到周边城镇工作。另一方面,我国鼓励农民到其他城镇工作。通过实施上述措施,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量,激发了农民回乡务工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高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水平。从中可以看出,未来城乡融合发展将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转变。

      (二)近郊农村取得一定发展

      为了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共同繁荣,城市与农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扶助。对于部分近郊农村来说,由于地理位置临近发达城市,在发达城市的帮助下,很快借助乡镇企业的力量提升了经济发展速度,达到了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带动了当地旅游业迅速发展。同时,近郊农村发展能够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由于距离大城市较近的农村环境质量较好,大多数居民更愿意选择住在近郊农村生活,从而在推动近郊农村发展的同时,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三)农村发展向工商业转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解决好三农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农村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提升了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改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形成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建立了一大批农业企业,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上述农村发展成果不难看出,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在带动农村朝着工商业转型的同时,实现了农村发展的现代化。

      (四)流出人口出现回流现象

      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为58%,而发达国家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则接近80%,随着这一比率不断提升,发达国家必然会引发流出人口回流的现象。比如,德国就有五分之四的居民选择住在仅能容纳两万人的小镇上。我国近几年来也出现了流动人口回流的现象,2018年12月下旬,新华社有关报道指出,对于之前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现在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对于以往在东南沿海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来说,现在正在向中西部地区回流。上述现象表明,我国产业转移与劳动力流动将有助于优化地区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的区域配置。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人口流动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已经明显减少,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比上一年下降了171万人,2017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减少,比上一年下降了82万人。从中不难看出,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在经历过漫长的上升时期之后,目前已经进入了调整时期。以前由于我国流动人口难以在流动地区定居,因此最后只能选择回到农村生活。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农村建设水平已经显著提升,激发了流动人口回到农村发展的积极性,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未来农村的发展前景会更加美好,能够吸引更多的流动人口回到农村发展。

四、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一)城乡“经济共荣”

      所谓城乡“经济共荣”,是指要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形成一种密切的经济关系,从而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利益共享,推动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现阶段,无论是在经济利益分配方面,还是在经济发展贡献方面,城市与农村都应当遵循均衡共享、公正公平的原则,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

      1.建立城乡公共收入和利润共享机制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土地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当前土地价格的差异明显违背了城乡融合发展与均衡共享的原则。而实施土地承包经营能够稳定土地价格,从而对涉及土地开发的多个产业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为实现土地的长远利益打下良好基础。

      2.构建城乡产业共生关系

      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显。未来,农村需要结合地域发展的特点,积极发挥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对农村建设的作用,调整产业链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农村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同时,农村还需要强化与城市之间的人才交流与资源共享,从而促进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实现城乡之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3.形成城乡收入共富的局面

      现阶段城乡之间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需要健全薪酬分配制度,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一方面,加大国家的扶持力度,增加农民的各项补贴;另一方面,依靠农村自身的发展,提高农民的劳动收入。通过上述两个方面共同提高农民的收入,从而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达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目的。

      (二)城乡“文化共荣”

      所谓城乡“文化共荣”,实质上是指城市与农村要建立融合发展的价值观,坚持走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文化发展道路,打破城乡融合发展中的文化壁垒,形成城市与农村文化共荣的共同体。

1.城市与农村文化记忆的渊源是相同的,文化能够体现出对历史的记忆程度。其实,对于城乡融合发展来说,需要从生活入手,逐步形成城乡居民对文化记忆与历史记忆的觉醒。一是通过开发文化资源,强化城乡居民对传统文化的领悟;二是通过拓展文化资源的发展方式,加深城乡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记忆。

      2.城市与农村在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调动城乡居民了解地方文化的积极性,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发挥文化在城乡居民思想领域的引导作用,强化城乡居民对文化的认同与理解,实现城乡文化共同繁荣的目标。

      3.城市与农村在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以实现城市文化融合为目的,将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与发展地方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发挥地方旅游业的优势,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打造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平台。

      (三)城乡“政治共享”

      所谓城乡“政治共享”,是指要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关系,打破以往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合理的政治资源分配格局,从而实现城市与农村之间政治权益的公正分配,形成城市与农村之间政治权力的公平布局。

      1.在全面分析权力关系的基础上,需要合理安排城乡政治资源。对于一些政治权力组织来说,需要在公平的前提下,实现对政治资源的平等分配与均等共享,从而达到优化乡村政治生态的目标。同时,各地的政治机构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才需求,选派优秀的青年人才到农村工作,积极参与农村各项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水平。从政治权力角度分析,只有在农村构建以党组织为基础,群众充分参与的一体化平台,才能实现对城乡权力体系的合理布局。

      2.在权力关系的层面,需要实现对政治利益的均衡分配。从优化城乡政治资源入手,调整城乡政治资源的布局,确保城乡政治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当今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在民主选举、劳动保护、人身安全等方面,切实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四)城乡“社会共建”

      所谓城乡“社会共建”,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需要形成共同建设的社会治理体系,主动面对来自社会治理方面的各种挑战,积极寻找解决社会治理问题的各种方法,为实现城乡社会共同建设的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从治理方式来说,需要构建城乡现代化治理体系。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治理不仅需要提高农村的自治水平,还需要建立道德与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由此可见,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需要建立适应农村发展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同样,在借鉴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础上,也需要建立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一是完善城乡自治体系。政府需要赋予城乡基层组织更多的政治权利,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治的优势,在减少自治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治效率。二是优化城乡法治化建设环境。通过健全城乡发展的相关法规,开展城乡法规培训活动,营造良好的城乡法治化建设氛围。三是强化城乡道德治理意识。通过学习城乡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开展城乡道德大讲堂活动,树立“以德服众”的城乡道德治理意识。

      从治理方式来说,需要建立城乡综合治理内容体系。由于城乡综合治理覆盖面较广,涉及城乡多个领域的治理问题,因此,需要多角度掌握城乡综合治理的内容。在横向层面上,需要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对城乡多个领域的统筹安排。在纵向层面上,需要在兼顾城乡不同层面发展过程的同时,结合现阶段城乡不同层面的发展程度,重点关注城乡在资金流动、体制建设、人才引进方面的发展情况。

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十分高。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农村未来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对农村生活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党的十九大上,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不仅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出我国消除区域协调发展障碍的决心以及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由于乡村振兴涉及农村多个领域的建设,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农村各个领域建设的相关性、全面性、协调性,从而实现乡风文明、生活幸福、产业发达的总体目标。因为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所以需要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的契机,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朝着高质量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贺文华. 乡村振兴: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起点[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

      [2] 京雨.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振兴乡村的必由之路--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国英研究员[J]. 领导文萃, 2019.

      [3] 陈婉馨.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3):72-76.

      [4] 黄敏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J]. 政策瞭望, 2019(3):12-14.

      [5] 黄延安. 乡村振兴: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J].知行铜仁, 2018, No.90(2):17-18.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