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将浦东打造成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8-19  点击量:

唐坚/文
      摘要:2018年,上海经济整体运行情况良好,稳步增长,运行质量不断加强,积极因素大量累积,部分关键性指标走势较好。在新时代环境下,上海经济转型处于“创新发展模式、转换增长动能、改善经济结构”的关键阶段,逐渐从高速稳定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未来,上海应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建设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而推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上海经济的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的调整,接着阐述了上海浦东发展对于上海经济的重要意义,最后分析了如何将浦东打造成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关键词:浦东发展;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对于上海发展提出了“四个放在”的要求、对于浦东的开发开放提出了“三个在于”的要求,以此为工作基点,2019年6月,上海正式出台《关于支持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新时代上海应肩负全新的使命、有全新的作为,树立“浦东开发开放”的大旗,促进浦东发挥好“试验田”与“排头兵”的双重作用,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上海应牢牢把握建设自贸区新片区的契机,深化自贸区改革、积极打造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引领性开放、首创性改革、开拓性创新”等要求贯彻到实处,着重加强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着力强化城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加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质量生活等领域领跑全国。

一、上海经济发展的现状;

      2018年,上海市GDP总量高达32679.87亿元,与2017年相比增加6.6%(根据可比价格计算),增速降低0.3%。其中,第一、二产业的增加值增速持续降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与2017年相比增加8.7%。增速降低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较大幅度的降低而引起的,虽然第三产业的增长幅度较大,然而依然无法抵消工业的降幅。未来,上海应高度重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性。

      根据《2019年上半年上海各区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相关数据可知,自2019年第二季度以来,上海在国际经济增长趋势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大环境下,面临减税降费、结构升级以及地区竞争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上海市各个地区严格遵守“稳中求进”的根本准则,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区经济呈现出“整体稳定、差异发展”的趋势,各区域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积极因素相较于上季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2019年1-6月,上海各个地区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经济呈现出“整体稳定、差异发展”的趋势。2019年上半年,上海投资总体平稳,新消费逐渐变成增长动力,新动能、新产业正在积蓄力量。新设企业和实业投资行业表现活跃,招商引资态势较好。楼宇园区效益有大幅度增长,然而同样反映出失衡问题。郊区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整体超过中心城区。

      上海作为我国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应当全面打响“四大品牌”、加速创建“五大中心”,将高质量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高质量发展,不但关注经济的整体规模,同时更为关注发展的效益与质量。

二、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的调整;

      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上海经济经历了高增长时期。在全新的发展时期,上海发展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经济新常态等大量挑战。与此同时,上海的发展动能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不但经济面对着全新的结构性改善及转型,而且打造全球城市、新产业革命、重新构建国际产业链等等同样使得上海产业不得不面对结构上的变化。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创新驱动战略转型的新时期

      在全新的发展阶段,上海率先进入到创新驱动战略的转型期。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再工业化的高度关注以及外部需求的大幅度减少,导致中国已有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加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结构性问题,如此则急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方针做出调整的环境下,上海市确定了“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其一,上海应当从以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方式向以拉动内需为主导的增长方式转变,从投资拉动向内生增长转变;其二,上海应全力转变当前在全球分工机制中处在中低端位置的情况,推动建立高端产业链。并且,上海还肩负着“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球金融、经济、航运、贸易中心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使命,承担着持续扮演好创新发展“先行者”、改革开放“排头兵”的重大责任。

      2.产业升级加速与重构全球产业链加剧了上海产业调整的竞争压力

      现阶段,全球产业链已经进入到加速重构阶段,西方发达国家不但经过“再工业化”来阻碍高端产业的全球转移,同时还尝试在具有对比优势的产业方面加强竞争力,逐渐提升市场比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上海的产业结构优化必然会面对更加大的压力,经过承接高端产业以促进产业转型的难度日益增大。其一,在“再工业化”背景下,高端产业转移的进程将会逐渐放缓,资源、市场、人才以及技术等诸多生产要素层面的竞争愈演愈烈,上海产业转型将面对更加大的外界压力;其二,伴随国际经济重心的逐渐东移,要素成本更加低的发展中国家将会成为产业转移的首选,此就会导致上海已经承接的产业有再次转移的可能。

      3.城市治理方式有待转变,营商环境仍需不断优化

      营商环境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有直接性影响,对中小规模企业的影响甚大,最后体现在经济增加、社会就业以及税收收入等诸多层面。近几年内,上海在营商环境改善层面做出了较大的努力,尤其是在建设自贸区的基础上,积极营造“全球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自贸区建设在“简政放权”、投资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等领域获得了若干经验,然而,上海想要创建全球一流的营商环境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制度改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将来上海的发展还会面对很多挑战,尤其是城市治理方式亟待转变、并未全面发挥出市场对于资源的分配作用等等,上述问题的有效化解,主要在于创新行政管理制度。

三、上海浦东发展对上海经济的意义;

      1.上海浦东发展现状及其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

      1990年4月,中央政府作出了“开放浦东”的决策,此意味着上海发展进入到全新的时期。至今,浦东的开放、开发已经走过了29个年头,向世人呈现了“浦东奇迹”。浦东不但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品牌,同样还是当下“改革再出发”的代表性样本。同时,浦东发展的历程还能够作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第三产业与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标本”。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浦东开放、开发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发挥示范作用与窗口作用,在于全面发挥“试验田”、“排头兵”的作用,在于发扬“先行先试”、“敢闯敢试”的精神。改革开放40多年来,“改革再出发”已经成为新时代环境下最强的声音。对于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浦东来说,应当以“改革再出发”的理念,做好“先行者当中的先行者、排头兵当中的排头兵”,不断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近几年内,浦东采取“1+N”的孵化形式,构建全球化的孵化平台,已经形成“引进来”、“走出去”、“离岸孵化”三类不同的形式。第一,“引进来”,主要是指引入国外在孵化器方面比较先进的思想,又或经过合作的形式将国外孵化器的部分人力或项目资源引入到国内。比如:2015年,爱知文化举行了首届“中韩互联网+创客”大会,有很多韩国高质量的创业项目来浦东路演,最后中方的项目得到了1亿元以上的意向投资。第二,“走出去”,主要是指在海外建设基地,经过投资孵化又或是实体孵化等途径,直接与全球项目资源进行对接。例如:太库孵化器已经在5个国家、10个城市设立了孵化器与加速器,总面积在3万m2以上,孵化企业数量为167个,估值高达190亿元。太库在浦东地区设立的孵化基地,仅半年时间就已经有17个项目与16家企业进驻该基地,有15个项目或者企业得到融资,涉及资金9650万元。第三,“离岸孵化”,主要是指依靠现阶段正处于试点状态下的“自贸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试图通过自贸区自带的“境内关外”优势,吸引全球各地的创业队伍,全面运用国外创业、创新资源的外溢效应。

      2018年,浦东的GDP已经破万亿,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2019年1-3月,浦东经济维持稳定发展,GDP增速为6.8%。实体经济不断发力,六大“硬核”产业迅猛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高歌猛进,2019年1-5月其产值分别增加40.1%、11.7%、13%。从工业方面来看,累积完成投资170亿元,增加80.6%,为近几年内的最高水平,为工业调整优化积蓄力量。2019年8月,浦东举办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浦东“智能造”将以建设临港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与张江人工智能岛为契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9年来,浦东地区的GDP总量从开放初期的60亿元增长到如今的1万亿元,财政收入从10亿元增加到4000多亿元。浦东的开放、开发为上海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促进上海建成全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以及经济中心等。浦东应当牢牢把握国内经济平稳发展与世界经济日益复苏的有益环境,以自贸区与科创中心建设为重心,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加强“四个中心”的关键功能。

      2.浦东开发开放对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浦东一直遵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发开放的要求,通过与外资的对接,不仅将浦东打造成上海现代生物医药工业、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家电制造业的核心基地,而且使得上海具有若干具备全球竞争能力的企业与产业。更加关键的是,在浦东引进外资的过程中,还引入了比较先进的科技手段,由金桥、张江、孙桥以及外高桥组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上海产业发展逐渐趋向于高技术化。与此同时,浦东开发、开放的相关政策对上海全市的贸易、金融、房地产以及信息等行业都有所影响;浦东新规划的若干工业区同样为其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上海市的工业布局更加科学。在浦东开放、开发过程中,已经形成相对健全的现代化市场机制,同样为上海混合型经济发展与国企改革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四、进一步将浦东打造成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在维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应对日益变化的发展环境等层面应当发挥表率作用、勇于肩负更加重大的责任。所以,应该进一步将浦东建设成更加具备全球影响力与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在更加宽的领域、更加深的层次内,以更加大的力度推进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1.浦东应进一步强化“双自联动”的协同发展,加速科创中心的建设步伐,不断改善上海产业结构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上海自贸区建设是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任务,经过试验、试点,为新时代环境下的改革开放摸索道路。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上海自贸区有着相通的使命,能够做到优势上的互相补充。上海需牢牢把握此“先行、先试”的重大机遇,全面运用自贸区内的各项优惠政策、独有的监管体系以及张江自主创新的巨大优势对产业结构实施优化,将发展重心放在高端化产业上,逐渐提升上海在国际价值链当中所处的位置。并且,还需加速建设科创中心的进程,其核心在于进一步强化“双自联动”的协同发展。“双自联动”的关键在于依靠张江科学城强大的科创能力以促进各个产业的发展,以新兴产业、重点产业的发展为主要抓手,同时整合有关企业的培育,才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自联动”。针对产业结构实施改善、优化,构建科学的产业分工机制,进而达到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目的,进而实现提高产业能级、改善产业结构、加强产业综合竞争力的目标。“双自联动”可以将上海自贸区内的制度优势、开放优势与张江示范区内的产业要素、创新基因等优势高效地结合起来,不但有助于提高上海自贸区的创新能级,同时还有益于加强张江示范区的开放水平,在“双自联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与影响力的“国家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合理、有效地运用国内外的人才资源,充分释放人才“创造、创新、创业”的活力,为确保张江示范区的科技先进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进而加速科创中心的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具备技术创新、科学探究、文化引领、产业驱动四种功能,不但是全球新技术、新知识、新产业、新产品的重要策源地,同时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与世界先进制度、文化的“先行者”。所以,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应当与上海产业结构优化构建联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良好发展,主要包含:第一,制造业与科创中心的结合,联动发展,在建设科创中心的过程中提高上海制造业的“产业复杂度”与“知识密度”;第二,服务业与科创中心的结合,通过服务业的改革创新以促进科创中心的建设;第三,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与智能制造,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创新。

      2.进一步推动上海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构建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设新模式

      陆家嘴作为上海全球金融中心的中心区域,将全力推动金融科技创新,积极探索不同于已有全球金融中心的建设道路——构建起满足上海及国际发展态势的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设新模式。在金融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保障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设的安全性与高质量。首先,构建科技金融创新和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设联合发展的“共赢”体系,积极转变设计数据管理及治理的形式,对数据架构与技术进行深层次的革新,根据不同的领域对数据资产实施简化。其次,重新构造科技金融创新和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设联合发展的“生态链”,加大对数字银行发展的扶持力度,将人工智能、数字以及金融等相互结合起来,同时依托第三方风控服务的身份以打造科技金融“多点结合”的全新生态链,融入市场数据与信息。对于金融风险的处置,则能够以机器学习来取代以往的统计建模形式,更加可以经过金融实验室,追求边界上的革新,打破体制约束,产生全新业态。在科技金融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金融创新逐渐从以规模为导向转向于以结构和功能为导向。凭借上海全球金融中心的高标准建设,打破传统金融中心长久占据的“岛链”,从而进入到全球前列。第三,更深层次地优化科技金融的发展环境。对奖励与风险补偿政策应持续改善,还需全面发挥出政府融资担保基金所具备的作用,对于银企对接应构建起相对完善的服务平台。经过环境的优化,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优良的金融服务环境,进而推动科创型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3.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水平

      第一,加速打造人才“高峰、高原”。以浦东“五个中心”建设为中心,充分考虑浦东新区将来的经济发展要求,着重引入与培育若干掌握专业理论、具备全球视野的创新型科研人才。在巩固人才“高地”、打造人才“高峰”的具体环节,指引企业与院校组织合作创建人才联合培育体系,培育若干知识结构完备、综合素质比较高的管理人才,为产业快速、稳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第二,加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培养若干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级技工的前提下,对于优异的技能型人才应当进一步加大力度;拟定高端管理人才引入方案,大力引入各种类型的管理人才,并且将引入高级管理人才作为单一项目,其关键在于需要对中小规模企业所实施的管理人才引入提供相应的补贴,以加强企业资源的分配能力。第三,保留基础型的技术人才。积极引入与培育若干具备丰富经验以及掌握高超技能的“蓝领”产业工人。不断优化人才配套体制,由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层面出发,营造优良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让基础人才能够留下来。激励各个企业运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实现加工、输送环节的网络化与自动化,逐渐降低对人工的依赖性。

      4.合理运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 

     未来,应强化对浦东优势领域的建设,例如浦东人工智能产业将着重发展芯片领域,语音语义、机器视觉等核心技术领域,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数据领域,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以及ARVR等智能终端领域,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并且,紧紧围绕云计算、大数据,增强对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培育,注重转变智造形式,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智能化水平。除此以外,人才是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现阶段,国内有1/3左右的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汇聚在上海,使上海在计算机视觉、脑智工程以及语音语义识别等相关领域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全面建设好张江示范区、上海自贸区等“先行、先试”区,有助于促进制度体系改革,有助于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有益于加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进而吸引更多的国际高端人才,确保上海在国际创新中不但有活力、同时还有竞争力。当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化供给侧改革、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其动力主要源自于“创新”。将来,在浦东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中首先应选择的就是人工智能,将促进上海建设超100个人工智能运用示范项目以及60个人工智能深度运用场景,建设5个特色示范园区与3-4个特色小镇,并且还将设置千亿级别的发展基金。人工智能正凭借着其整体性渗透、颠覆性改革,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生产模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加强。

      5.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治理能力,营造全球一流营商环境 

      制度创新对上海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来上海应当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主要抓手,稳步推动经济制度的全面革新,构建完善的包容性制度体系,积极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政府,在推动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领域浦东应争做“先行者”。并且,还需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以加强区内企业的满意程度及获得感。围绕提升企业办事的便利性,创新工作模式,对行政流程进行重新构建,打通企业办事的所有环节,大幅度减少企业办事所需的资料、实践以及成本等。市级政府对于基层创新应当进一步加大激励、扶持的力度,对于基层组织通过大量摸索、实践归纳出的办事程序,应在制度上予以确定。对效果较好的改革措施,尽早制定规范化操作步骤,尽可能降低上海各区在政策上的差异。大力扶持涉农区在乡村振兴、中心城区在服务业整体优化、各区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诸多层面,摸索、实践全新的改革举措。未来,对于浦东的“先行、先试”上海应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预计用七年时间将浦东的GDP总量提高至2万亿,通过加强“新浦东”建设,进一步将浦东打造成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创新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标杆”。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浦东已然成为上海迈向全球化的灵魂,推动上海经济进入国际供应链与生产链。2019年,浦东经济发展依然面对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有益的支持源自于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日益复苏,负面影响因素则源自于国内、国际经济发展或许会面对风险以及下行压力。上海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将会面对全新的挑战,需浦东全面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引导的作用。未来,浦东应该将营造更加“市场化、全球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作为重要目标,推动投资、贸易、管理自由化与便利化等领域的制度创新,提高上海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积极探索更加多可推广、可复制的有益经验。并且,浦东还需长期坚持创新及改革,助力上海实现“四个新作为”的新时代目标。

      参考文献:      

      [1]胡云华,刘思弘.2018年浦东经济运行趋势分析[J].浦东开发,18(1).            [2]秦德君.改革再出发下的“浦东经验”[J].决策,2018,No.339(05):14.

     [3]曹永琴,李泽祥.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研究[J].上海经济,2018,285(06):7-17.      

      [4]刘彩云,谢锐.关于加快推进自主品牌转型升级、引领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J].上海商业,2018,No.474(08):29-30.     

     [5]赵万良.改革开放40年中的浦东开发回顾[J].上海城市规划,2018,1406):22.      

       [6]赵昌文.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J].先锋队,2018(2):9-11.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