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发展对上海的经济贡献与意义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8-19 点击量:
摘要:浦东的开放与发展,开启了新时期上海深化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建设的新征程。作为曾经显赫一时的老工业基地,浦东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开放浦东为基础,促进东西区域间更好的联动,加速调整上海的产业结构,推动上海产业结构不断朝着高级化与合理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最终促进上海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近30年以来,浦东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形成了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发展模式与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当前浦东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关键词:上海;浦东;经济;产业结构
1 引言
浦东的开放与发展,为上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来了全新的契机。相较于“孤岛式”发展形式,浦东发展始终与上海产业结构的整体转型保持紧密关联。在“依靠浦西、以东促西、东西联动”的基本理念下,浦东应在上海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推动区域内的产业更快转型,同时上海也需要在浦东的引导下促进产业的优化,从而实现“双赢”。
2 浦东发展概况
2.1 经济发展
1990年,在浦东新区刚成立时,其GDP不足61亿元,截至2018年,浦东的GDP已经达到了1万亿元;近30年内浦东的GDP总量增长了大约170倍,同时在近期公布的《规划纲要》中,将未来10年内浦东新区的GDP发展目标确定为2万亿元。
2018年,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强化,全年财政收入近4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万亿元,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0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近4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在2万亿元左右。伴随科技创新以及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化,市场活力不断被激发,产业结构持续改善、市场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变,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日益突出。其间,研发经费在GDP中的占比增加至4%,实际到账外资在78亿美元左右,战略新兴产业总产值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达到了40%。从民生方面的数据来看,2018年浦东政府在民生方面共计投资612亿元。截至2018年,浦东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66200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充分体现出了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2.2 改革探索
(1)自贸试验区
成立上海自贸区,是中央政府从国内外的大环境着手并充分考虑国内国际形势,在新时代下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措施。上海自贸区严格根据国务院审批的“深化方案”与“总体方案”内容,以建设高度开放的自贸区为根本目标,致力于推动金融、贸易、投资以及事中事后等相关领域的制度改革。
第一,从自由贸易账户层面分析,截止2018年底,上海全市已经有56家金融机构通过了分账核算系统的验收,开设的自由贸易账户达到13.6万个,经由自由贸易账户取得的本外币境外融资累计1.41万亿元;包含上海全市满足规定的四种企业,已经有超过4000家公司开设了自由贸易账户。近几年内,上海自贸区持续加大金融改革的力度,颁布支持银行业、金融市场以及证券业等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25条意见”。第二,从资管行业层面分析,上海自贸区内已经汇聚了9家世界规模排名前10的资管公司,引入51家全球著名金融组织,共计成立了69家资管公司,有99家跨国企业在自贸区内设立了总部。经过进一步推动与上海“金融中心”的联动,自由贸易账户同样在不断拓宽范围,全新增加了跨境再保险结算功能。第三,从跨境结算层面分析,2018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到了2.55万亿元,占上海全市的35.3%。截止2018年底,总共有898家公司开展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资金池总额超过1.46万亿元;已经有95家公司获得跨国企业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的备案通知书。
(2)科创中心
上海“科创中心”是在国家科技部的审批下创建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该科创中心自创建以来始终专注于为孵育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科创中心主要包含五点要素,即“建设第三代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有国家型实验室及国际型实验室、国企创新能力、汇聚若干具备较强影响力的创新企业家、草根积极创新”。
在2014年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了“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要求。5年多以来,上海全面贯彻中央政府的组织部署,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方针,加速打造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整体而言,上海“科创中心”创建通过搭架构、打基础,获得了若干实质性的进展,涌现出大量的创新成果。从国家重大方针角度来看,十九大报告列举出的6项科技成果,包括大飞机、天宫、墨子、蛟龙、天眼、北斗,上海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从全球科技前沿角度来看,上海完成了世界上功能最强、规模最大、类型最全的光子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整体建设。2017年,超短、超强激光设备达到了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脉冲峰值功率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2018年,诞生了全球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全球首次人工打造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在2014~2018年期间的50项重大科学项目中,上海共计参与了11项。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大飞机C919成功飞上蓝天,高端化医疗影像设施有效弥补了我国在此方面的不足,集成电路先进封装刻蚀机等战略性产品在国外日益火爆,产业创新的影响力愈来愈大。当前,上海全市的研发投入占比为4%,与5年前相比增长了0.35%;每1万人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为47.5件,与5年前相比增加了近1倍。
3 上海经济整体运行情况
2018年,上海市经济运行主要反映为以下几个特征:
(1)经济发展整体稳定,第三产业占比提高
2018年,上海市GDP总量达到了32680亿元,与2017年相比增加了6.6%,处在合理增速区间内。其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了6.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73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84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8.7%。第三产业占比达到了69.9%,比2017年相比增加了0.7%。
从主要行业角度来看,2018年工业的增加值近8695亿元,同比增加1.9%;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的增加值为1533亿元,同比增加10.4%;房地产行业的增加值近1993亿元,同比增加4.8%;零售与批发业的增加值大约4582亿元,同比增加3.3%;金融业的增加值近5782亿元,同比增加5.7%;餐饮与住宿业的增加值超过421亿元,同比降低2.8%;服务业的增加值超过8490亿元,同比增加14.8%。
(2)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货币信贷运作稳定
2018年,上海市公共预算收入超过7108亿元,比2017年相比增加7.0%。其间,增值税近2625亿元,同比增加6.7%;个人所得税约770亿元,同比增加11.2%;企业所得税超过1518亿元,同比增加8.3%;契税近285亿元,同比增加4.9%。2018年,上海地方公共预算支出大约为8352亿元,与2017年相比增加10.7%。其间,公共安全支出增加15.7%,城乡社区支出增加36.4%,公共服务支出增加14.5%。
截止2018年底,上海全市中外资金融资的本外币存款总额达到了12.11万亿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加7.7%。2018年全年新增加的本外币各类存款超过8654亿元,同比多增加6704亿元;全年新增加的本外币各类贷款近5737亿元,同比少增加1463亿元。
(3)市场销售稳定发展,网上零售高速增长
2018年,上海全市的商品销售额达到了119461亿元,同比增加5.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过12668亿元,同比增加7.9%。从不同行业角度来看,餐饮与住宿业的零售额大约1100亿元,同比增加4.2%;零售与批发业的零售额近11569亿元,同比增加8.2%。从不同的商品类型角度来看,鞋帽服装针纺织品类、音像器材与家用电器类、化妆品类的销售额快速增长,其增速依次是14.2%、43.7%、13.2%。
2018年,无店铺零售业态的零售额大约为1926亿元,同比增加13.8%,增长速度与2017年相比提高了4.4%。其间,网上商店的零售额超过1506亿元,同比增加15.8%,增长速度提高6.2%。
(4)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工业投资迅速增加
2018年,上海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与2017年相比增加5.2%。其间,民间投资增加8.6%,所占比例为38.7%,同比增长1.2%。从主要领域层面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加9.3%,工业投资同比增加17.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加4.6%。从产业角度来看,一产投资同比增加2.1倍,二产投资同比增加17.2%,三产投资同比增加3.2%。
(5)货物贸易平稳增长,运用外资形势较好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货物进出口额大约为34010亿元,同比增加5.5%。其间,出口额为13667亿元,同比增加4.2%;进口额为20343亿元,同比增加6.4%。根据贸易形式区分,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7504亿元,与2017年持平;一般贸易进出口额超过17644亿元,同比增加8.0%。根据经济类型区分,国有企业的进出口总额近5127亿元,同比增加11.2%;私营企业的进出口总额大约6684亿元,同比增加12.6%;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额为21942亿元,同比增加2.1%。2018年,上海市共计签订了5597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合同,与2017年相比增加41.7%;涉及金额469.37亿美元,同比增加16.8%。
(6)工业制造小幅度增加,企业经济收益良好
2018年,上海全市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超过34841亿元,与2017年相比增加1.4%。从不同的行业角度来看,6个重要行业的总产值达到了23871亿元,同比增加1.4%。其间,汽车制造行业同比增加0.8%,生物医药制造行业同比增加9.8%,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行业同比增加1.9%,成套设备制造业同比增加4.8%,精品钢材制造业同比降低6.5%,精细化工与石油化工制造业同比降低1.5%。
2018年,上海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产值超过10659亿元,与2017年相比增加3.8%,增长速度与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相比提高了2.4%。其间,新能源同比增加2.5%,高端装备同比增加5.7%,生物同比增加9.8%,节能环保同比增加2.1%,新能源汽车同比增加5.4%,新材料同比降低1.9%。
(7)居民消费价格继续维持低位,工业生产者价值涨幅下降
2018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与2017年相比增长1.6%,涨幅降低0.1%。从两种分类层面上看,消费品价格增加1.6%,涨幅提升0.4%;服务价格增加1.6%,涨幅降低0.7%。从八大类别层面上看,衣着类降低1.7%,医疗保健类增加2.4%,烟酒食品类增加2.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增加1.4%,居住类增加0.2%,娱乐与教育文化类增加3.1%,通信与交通类增加4.0%,其他用品及服务类增加2.4%。
2018年,全市工业生产者的出厂价格与2017年相比增加1.7%,涨幅降低1.8%;购进价格增加5.2%,涨幅降低3.7%。
(8)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就业形势整体平稳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64183元,与2017年相比名义上增加了8.8%;去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后实际增加7.1%,实际增长速度相较于2017年提高0.3%。其中,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为30375元,名义增速为9.2%,去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后实际增加%;城镇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为68034元,名义增速为8.7%,去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后实际增加7.0%;。
2018年,全市新增加58.17万个就业岗位,比2017年相比增加了0.27万个。截止2018年底,全市城镇登记的失业人数超过19万人,同比减少2.65万人。
4 浦东发展对上海的经济贡献与意义
4.1 加强城市的服务功能,更加好的服务于经济建设
在浦东全面开发以后,上海严格遵守“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的基本理念,同时确定了“开发浦东、服务全国”的地区经济协作战略,明确提出让周围省市共同分享浦东新区的各种资源,应当打好“中华牌”、“长江牌”、“国际牌”,需要在服务全国的过程中加速自身的发展等等。并且出台了若干吸引、激励周围省市公司来到上海落地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只要是来到上海落户的外地或者外资公司,都应平等对待,给予“国民待遇”,同时在投资规划、财税、进出口、融资、户籍、土地运用等诸多层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吸引央属企业与其他省市的公司共同参加对浦东的开发。这些项目大部分已经发展成各个地区对外交流的“窗口”、外资公司与内地公司合作的桥梁、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从而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了能够有效发挥出上海与浦东对全国经济的辐射效用,上海已经构建起以“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为中心的公共设施网络,积极发展扩大浦东与上海在通信、交通以及信息等诸多层面的枢纽口岸功能;全面发挥出浦东金融、证券以及产权交易等相关要素市场的重要功能,尤其是通过积极发展黄金、钻石交易等全新的要素市场,加强浦东与上海在项目、资金以及要素分配等层面的服务作用;积极培育浦东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等层面的优势,以使得浦东与上海逐渐发展成面向全国的科技产业化基地与人才基地。上述政策的执行,不但推动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于长江流域以及全国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4.2 转变城市空间布局,促进经济发展
从以往上海工业的分布格局来看,工业企业大多分布于市区内,这不但阻碍了城市功能的综合开发,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工业企业及其产品的规模化发展。浦东的全面开放为大量企业创造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上海不但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将浦东新区打造成有“科学的发展布局架构、健全的市政基础设施、先进的整体交通网络、优良的生态环境、便利化的通信系统”的现代化新区,并且也可以根据建设全球大都市的根本要求,对于上海6300km2的城市空间进行全新的整体规划。将面积近5km2的中央商务区确定为城市核心层,主要用于发展贸易、金融、管理以及信息等高度产业;将面积为30km2的中心商业区确定为城市第二层,致力于打造聚集全国特、名、优商品的重点商业区;将面积为100km2的中心城区确定为城市第三层,以居住与第三产业为主体,并且维持那些没有任何污染的城市型工业;第四层是面积大约为1000km2的辅城,着重用于发展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大的工业,共计创建了9个市级工业区以及若干大规模居民住宅区;第五层是面积大约为5000km2的郊区,重点发展第一、二产业,并且建设大量的旅游度假区与工业园区,逐渐形成了支持高端化、多功能发展的城市形态新格局。
4.3 优化产业结构
(1)积极运用外资,培育全新的产业增长点
浦东开放发展的30年,恰逢国际性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近30年来,浦东新区在“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基本理念下持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浦东吸引外资的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大量吸引外资,浦东已经发展成现代生物医药工业、上海信息产业、汽车制造业以及家电制造业的主要基地,同时为上海培养了若干能够直面全球市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与公司。通过这些产业与公司的培育,使得上海企业及其产品更快融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同样在较大程度上优化了上海出口产品的结构。2018年,上海外贸出口总额大约为4929亿美元,与1990年的53.17亿美元相比增加了近91.7倍。从经营主体角度来看,2018年上海私营企业的出口额近3156亿元,同比增加16.2%,进口额为3528亿元,同比增加9.6%;国有企业的出口额超过1532亿元,比2017年相比减少1.0%,进口额为3594亿元,同比增加17.4%;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大约为8871亿元,同比增加1.3%,进口额为13071亿元,同比增加2.7%。从主要贸易产品层面看,2018年上海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额为5821亿元,同比增加1.9%,出口额为5742亿元,同比增加0.8%,;机电产品的进口额近9540亿元,同比增加2.9%,出口额超过9481亿元,同比增加2.1%,。
(2)促进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产业合理化发展
作为传统的工业基地,在浦东开发初期,上海的产业结构并不合理,主要反映为第三产业占比相对较低;第二产业占比较大,高技术化与高加工度态势并不显著。所以,在将上海打造成全球“经济、贸易、金融”中心的根本目标下,浦东将自身的发展方针确定为“贸易、金融、高新技术先行”。近30年内,在开发、发展浦东的过程中,上海始终坚守完善市场配置的基本准则,积极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促进第二产业的转型,同时为上海产业结构科学化发展发挥着先导作用。
(3)适应科技发展趋势,推动产业高技术化
作为上海重点对外开放的区域,浦东新区在吸引外资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入较为先进的科技手段,推动上海产业向着高技术化方向不断发展。上海搭乘浦东打造“三桥、一江”(也就是外高桥、金桥、孙桥、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顺风车”,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金桥出口加工区以电子信息、汽车零件、生物医药以及现代家电为主的高新技术支柱型产业互为基础,有着较为明显的辐射作用。张江高科技园区致力于创建技术创新机制以及推动高科技产业化,已经产生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区、上海软件园、国家微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协作发展的全新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带还打开了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双通道”,成立了大量等级较高的企业研发中心和国家级技术中心。通过引入、消化全球领先技术,打造国内技术领先产品,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整个上海的产业水平尤其是工业的科技含量都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4)充分发挥调整新优势,促进制度创新与企业改革
在浦东开发及发展的近30年内,上海正处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为及时优化上海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架构以及产品结构等,上海还需进一步全面发挥出浦东发展的整体功能,为制度创新与企业改革创造更多的机遇。将证券、房地产、人才以及产权等相关要素市场确定为核心层,不断构建并完善石油、钢铁以及汽车等制造资料市场机制,为上海混合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有企业变革创造了极其广阔的空间。部分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在浦东新区内与外资相互结合,有效提高了产业能级,已经发展成上海打造工业新高地的核心力量;部分国企在资本市场内开展募资活动,优化资本结构;部分国企在要素市场内实施了多层面的整合,进一步约束市场的进入、推出行为,促进“优胜劣汰”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部分国企在产业转型中采取了“有进有退”的战略措施,创建支柱型工业的生产集群,各个产业间技术创新的互相溢出效应,促进了工业的整体发展。
5 结论
参考文献:
[1]余快,郝建新.上海浦东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现代商业,2018,No.494(13):81-83.
[2]章平,刘启超.上海浦东新区发展报告[C]//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2017).2018.
[3]孟广文,王艳红,杜明明,et al.上海自由经济区发展历程与启示[J].经济地理,2018,38(5):1-10.
[4]朱成华.开发浦东,促进上海经济腾飞[J].国际贸易,1992(12):44-45.